近年來,貴州省安順市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完善綠色制度,厚植綠色屏障,推進林業建設,做好山水林文章,奮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如今的安順,天更藍、地更潔、水更清、山更綠。
2018年,貴州省通報全省各市(州)2016年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結果,安順名列全省第一。這一好成績的取得,是安順市堅持生態優先、厚植綠色的結果。
近年來,安順市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完善綠色制度,厚植綠色屏障,推進林業建設,做好山水林文章,奮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如今,曾是石漠化重災區之一的安順,天更藍、地更潔、水更清、山更綠。
2016年,安順對標《國家園林城市標準》,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城市干道為紐帶,高速公路出入口為節點,大力推進山地園林建設,塔山、獅子山、高煙坡等30余座山體公園陸續竣工并向市民開放,每一座山體公園都是一座城市盆景。
在建設山體公園的同時,安順市加快對城市街道、城區內河道兩岸、文化廣場等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顏值”。目前,安順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分別達34.87%、37.08%、20.43平方米。
在農村,綠色發展從改善人居環境開始。
昔日的西秀區云山村垃圾遍地、蚊蠅飛舞,如今,走進云山村,干凈整潔的村道上,隨處可見垃圾轉運車轉運垃圾。
2015年以來,西秀區全面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建設項目,為14個鄉鎮建設垃圾轉運站,配備垃圾車、垃圾箱等環衛基礎設施。2017年,西秀區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都達到95%以上。
“怎樣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必須做好‘變’的文章。”安順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為目標,安順市合理開發利用用材林、經濟林,拓寬康養等生態旅游路子,促進產業與生態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培育生態產業,做大做強綠色經濟。
在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實施的基礎上,安順市聚焦“富民強村”目標,探索“三權”促“三變”林業改革新路徑,對林地進行確權、賦權、易權。
安順市林業局與安順市農業銀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對接林權抵押款,融通林業發展資金,推進森林經營集約化,實現資源增效和依法有序流轉,林權抵押貸款億元以上,林權流轉32.67萬畝,促進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激活了農村沉睡的資源,發展起山地特色高效產業。
山區群眾依托山地資源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林業產業,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打造了茶、果、藥等地方特色品牌,建設黔中生態綠色、有機農業、特色農產品基地。梭篩桃、蜂糖李、藍莓、花椒,這些廣受歡迎的森林食品成了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成果。
如今,結合造林綠化的實施,安順市形成了總面積近120萬畝的工業原料林基地、中藥材基地、茶葉基地、干鮮果品基地,金刺梨基地20萬畝,各類林下經濟模式70.15萬畝。2017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到116億元。
安順鼓勵龍頭企業、農村經濟能人領辦林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營造企業帶大戶、大戶帶小戶,千家萬戶共同參與的發展格局,一批批林業企業、合作社和涉林企業不斷涌現,林業企業達1039家,其中全國林業專業合作示范社2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8家,市級林業龍頭企業10家,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人均年收入達3500元。
2018年,貴州省通報全省各市(州)2016年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結果,安順名列全省第一。這一好成績的取得,是安順市堅持生態優先、厚植綠色的結果。
近年來,安順市以生態文明為引領,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完善綠色制度,厚植綠色屏障,推進林業建設,做好山水林文章,奮力打造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示范區。如今,曾是石漠化重災區之一的安順,天更藍、地更潔、水更清、山更綠。
2016年,安順對標《國家園林城市標準》,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城市干道為紐帶,高速公路出入口為節點,大力推進山地園林建設,塔山、獅子山、高煙坡等30余座山體公園陸續竣工并向市民開放,每一座山體公園都是一座城市盆景。
在建設山體公園的同時,安順市加快對城市街道、城區內河道兩岸、文化廣場等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顏值”。目前,安順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分別達34.87%、37.08%、20.43平方米。
在農村,綠色發展從改善人居環境開始。
昔日的西秀區云山村垃圾遍地、蚊蠅飛舞,如今,走進云山村,干凈整潔的村道上,隨處可見垃圾轉運車轉運垃圾。
2015年以來,西秀區全面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建設項目,為14個鄉鎮建設垃圾轉運站,配備垃圾車、垃圾箱等環衛基礎設施。2017年,西秀區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都達到95%以上。
“怎樣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必須做好‘變’的文章。”安順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為目標,安順市合理開發利用用材林、經濟林,拓寬康養等生態旅游路子,促進產業與生態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培育生態產業,做大做強綠色經濟。
在林業重點工程項目實施的基礎上,安順市聚焦“富民強村”目標,探索“三權”促“三變”林業改革新路徑,對林地進行確權、賦權、易權。
安順市林業局與安順市農業銀行、農商行等金融機構對接林權抵押款,融通林業發展資金,推進森林經營集約化,實現資源增效和依法有序流轉,林權抵押貸款億元以上,林權流轉32.67萬畝,促進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激活了農村沉睡的資源,發展起山地特色高效產業。
山區群眾依托山地資源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林業產業,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打造了茶、果、藥等地方特色品牌,建設黔中生態綠色、有機農業、特色農產品基地。梭篩桃、蜂糖李、藍莓、花椒,這些廣受歡迎的森林食品成了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成果。
如今,結合造林綠化的實施,安順市形成了總面積近120萬畝的工業原料林基地、中藥材基地、茶葉基地、干鮮果品基地,金刺梨基地20萬畝,各類林下經濟模式70.15萬畝。2017年,全市林業總產值達到116億元。
安順鼓勵龍頭企業、農村經濟能人領辦林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營造企業帶大戶、大戶帶小戶,千家萬戶共同參與的發展格局,一批批林業企業、合作社和涉林企業不斷涌現,林業企業達1039家,其中全國林業專業合作示范社2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8家,市級林業龍頭企業10家,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人均年收入達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