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營造園林綠化生態境界成趨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2-05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朱玲  
            近日,一場以“鳥語花香——園林綠化中的生態境界”為主題的公益大講堂在天津舉辦。講堂由京津冀生態景觀與立體綠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郭立新和“博物出行理念”的倡導者彭博為來賓作了專題講座。

            郭立新說,園林綠化生態境界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她結合生動的圖片,介紹了白冠長尾雉、禿鷲、灰卷尾、水雉等多種鳥類的神奇之處,并普及了關于鳥的一些基本常識。為什么要談到鳥?“在國際社會上,野鳥是衡量一個國家(地區)人與自然是否和諧的一個重要標志物。一個地方生態是否好,可以參考野鳥數量的多少。”郭立新介紹,現代社會的人類活動使城市、鄉村形成了各自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這使得一些物種銷聲匿跡,一些物種退到荒野和原始森林中。盡管如此,也有許多物種選擇與人類生活在同一空間里。其中,鳥類就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它們中有許多類一直與人類和平共處。“只有我們的園林綠化設計師們能夠多了解鳥、喜歡上鳥,才會在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中給鳥類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空間。園林綠化中,只有花香是不夠的,還應當有悅耳動聽的鳥語。鳥語花香才是園林綠化追求的最高生態境界。”

            建設充滿鳥語花香的園林綠化有切實可行的方法。郭立新介紹了幾種招鳥的方法。一是要保留小生物棲息地,以生態化的池塘、水池、河岸,創造一定的水域生態,營造多孔隙的環境,及不易受人為干擾的多層次的生態綠地,撫育多樣性的小生物棲息地環境。二是要保留植物的多樣性,避免營建只有少量植物種類大面積栽培的景觀環境,應盡量堅持以種植喬木為主,運用異齡、復層、混交的手法營造近自然綠地結構,突出森林的生態多樣性功能。在植物配置方面,突出鄉土、長壽、抗逆、食源、美觀樹種的使用。三是要營造野鳥棲息的自然空間。除了為居民配備必要的園路、坐椅等配套服務設施,也應為鳥類營造合適的棲息場所。可用樹木隔離出各自的活動空間,為野鳥光臨、棲息、游玩、飲水留有自然空間。四是要多種植鮮艷的果子、草籽、嫩葉、花朵等吸引野鳥的食源性植物。五是要盡量融入城市森林建設。森林是現代化城市不可或缺的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是城市生態文明的重要標志。

            鳥類根據生境的不同,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活在林中的“林鳥”,一類是依賴水體而生存的“水禽”。在這兩種生境之間的過渡帶,因為生境的多樣性特點,生活著更多的鳥種。我國是鳥類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園林景觀設計師營建鳥語花香的生態景觀,需在具體項目中根據所在地涉及的鳥種進行考察,讓園林景觀能夠滿足鳥類取食、活動、筑巢等生存需求。

            郭立新表示,把森林與城市結合在一起,是最不容易設計的。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夠吸引鳥類。設計師想要運用好植物,需要掌握植物學知識,并對當地植被情況有所考察。

            公益講座當天,動植物分類及觀鳥愛好者、“博物出行理念”的倡導者——北京市西城區園林綠化局的彭博,以“走進自然——認識身邊的野花野草”為題作了講座。他詳細介紹了許多北京地區的珍稀植物、觀賞植物、食用及藥用植物和鹽堿地植物,引起了參會人員的極大興趣。

            會議最后有一個討論環節,臺上臺下與會嘉賓就“如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園林”“如何營建園林綠化中的生態境界”等話題進行了熱烈探討。從這些熱烈的討論之中,記者能切身感受到,注重構造好園林綠化中的生態境界,正在成為一種潮流、一種共識、一種方向。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