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三年鞏固”工作,推進森林城市創建成果惠民利民,湖南省湘西州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明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三年鞏固”階段將重點抓好六大工程建設。
一是生態修復工程。對全州公路、鐵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的2萬畝裸露山地及8000畝礦山、尾砂庫,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使生態得到恢復、景觀得到美化;對全州486公里高速公路沿線和綠化通道第一層山脊可視范圍,通過補植補造彩葉樹種,打造千里彩色廊道。
二是生態保護工程。加強“兩區三園”保護力度,嚴格落實政府和部門保護職責,積極整改環境污染問題,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毀林開墾、非法占用林地、濕地等各種破壞生態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自然保護地面積穩中有增。加強全州5.5萬株古樹名木的認定、登記、建檔、掛牌、公布、保護、價值挖掘和社會認養等工作,有效保護湘西州珍貴的自然遺產和森林文物。加強森林火險預警監測,強化火源管控和監督檢查,加強防撲火能力建設,嚴控森林火災。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力抓好松材線蟲病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三是城鄉生態美化工程。新增4個省級森林城市、2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20個省級園林式單位、100個森林機關、20個森林學校;建成“森林鄉村”100個、“森林人家”100個。
四是珍貴樹種培育工程。加快州縣市良種基地建設,推動各縣市建設一個100畝以上珍貴樹種苗圃基地,州本級建設一個500畝以上的珍貴樹種苗木繁育研究基地。以全州8個國有林場為重點,建成珍貴樹種及大徑級用材林10萬畝。
五是生態產業建設工程。全州特色經濟林面積達到300萬畝,其中新建10萬畝以上油茶縣4個、萬畝以上油茶鄉鎮20個、千畝以上油茶村100個、規模以上油茶龍頭企業2家;建成木本藥材重點鄉鎮10個,藥材龍頭企業2家。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全州生態旅游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
六是生態文化工程。挖掘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獨有的生態文化內涵,使生態文化更好地服務于全州經濟社會和旅游產業發展。
湘西州于2015年正式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2018年10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湘西州“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一是生態修復工程。對全州公路、鐵路沿線可視范圍內的2萬畝裸露山地及8000畝礦山、尾砂庫,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使生態得到恢復、景觀得到美化;對全州486公里高速公路沿線和綠化通道第一層山脊可視范圍,通過補植補造彩葉樹種,打造千里彩色廊道。
二是生態保護工程。加強“兩區三園”保護力度,嚴格落實政府和部門保護職責,積極整改環境污染問題,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捕濫獵、毀林開墾、非法占用林地、濕地等各種破壞生態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自然保護地面積穩中有增。加強全州5.5萬株古樹名木的認定、登記、建檔、掛牌、公布、保護、價值挖掘和社會認養等工作,有效保護湘西州珍貴的自然遺產和森林文物。加強森林火險預警監測,強化火源管控和監督檢查,加強防撲火能力建設,嚴控森林火災。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力抓好松材線蟲病等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三是城鄉生態美化工程。新增4個省級森林城市、2個縣級國家森林城市,20個省級園林式單位、100個森林機關、20個森林學校;建成“森林鄉村”100個、“森林人家”100個。
四是珍貴樹種培育工程。加快州縣市良種基地建設,推動各縣市建設一個100畝以上珍貴樹種苗圃基地,州本級建設一個500畝以上的珍貴樹種苗木繁育研究基地。以全州8個國有林場為重點,建成珍貴樹種及大徑級用材林10萬畝。
五是生態產業建設工程。全州特色經濟林面積達到300萬畝,其中新建10萬畝以上油茶縣4個、萬畝以上油茶鄉鎮20個、千畝以上油茶村100個、規模以上油茶龍頭企業2家;建成木本藥材重點鄉鎮10個,藥材龍頭企業2家。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全州生態旅游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
六是生態文化工程。挖掘湘西少數民族地區獨有的生態文化內涵,使生態文化更好地服務于全州經濟社會和旅游產業發展。
湘西州于2015年正式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2018年10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湘西州“國家森林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