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柯柯牙模式引領新疆荒漠治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2-26  來源:新疆日報  作者:劉東萊  
            在阿克蘇河綠洲和渭干河綠洲中間,一片約30萬畝的荒漠靜棲于此。“它的面積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但會越來越有生機。”12月20日,阿克蘇地區林業局中心林管站高級工程師張志軍說,從柯柯牙工程探索出的生態建設路徑,為新疆乃至全國干旱地區荒漠綠化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很多地方樹只要扎下根,三五年后就可以靠雨水自然生長。但在以柯柯牙為代表的干旱區,樹從種下去直到長成,全程都需要管護,人的活動是貫穿始終的。”張志軍說,“因此干旱區造林投入的人、財、物要多得多。”

            正因如此,在幾十年建設過程中,柯柯牙逐步探索出了“以林養林”模式。阿克蘇持續于綠洲外圍建設防護林,在其庇護下堅持不懈發展經濟林。如今,阿克蘇地區已經擁有以紅旗坡冰糖心蘋果、庫車小白杏為代表的一批馳名中外的林果品牌。

            林果業的巨大收益有效平衡了養林的支出并有盈余,阿克蘇地區的綠洲面積不斷擴大。在阿克蘇市西北的空臺里克百萬畝綠化工程區,阿克蘇美樂富果業公司董事長楊炳全說:“明天的此地就是今天的柯柯牙!”

            “政府投入數千萬元搞好基礎設施,出臺土地、水電等優惠政策,我種植了近6000畝蘋果,用最好的技術,選最好的品種。”楊炳全說,“周邊區域像我這樣的投資者有幾十個。”

            “以林養林”模式在整個新疆得到推廣,新疆各地借助這一模式積極發展林果業,不僅果香遠溢四方,更令綠洲面積不斷擴大。

            但造林是有節制的行為,干旱區造林另一個根本性原則是以水定林。

            現在阿克蘇不再擴大人工林面積,而是在現有林區內精耕細作。

            不僅阿克蘇,如今整個新疆林果面積穩定在2200萬畝左右,各地都在采取措施促進林果業全面提質增效。“林業重點工程和特色林果業相結合建設,成為我區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徐洪星說。

            在鞏固現有綠洲的基礎上,新的柯柯牙工程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助力為輔”的方式繼續向荒漠延伸。在阿克蘇河流域和渭干河流域兩個百萬畝綠化工程實施區,人工林只占三分之一,其余全都以封沙育林、人工促新的方式進行。

            “在封禁區,我們最大程度減少人類活動,同時利用引洪灌溉、撒播紅柳和梭梭種子、灌木刈割促枝等手段,促進荒漠植被的恢復增長。”張志軍說。而在整個新疆的沙漠、草場、森林、濕地,以自然恢復為主的生態治理政策已經全面施行。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