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目標2020年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綠化指標標準
具體數字實現城市綠化覆蓋率45%、綠地率40%
兩級保護設“絕對生態控制區”和“建設控制區”
城市降溫在中心城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建四個濕地
兩環
環城生態區和第二繞城高速路兩側生態綠帶。
兩山
龍門山和龍泉山。
六片
為六個防止城鎮粘連發展的功能明確的生態功能區。
一區
即環城生態區,包括繞城高速路兩側各500米范圍及周邊7大楔形地塊內的生態用地,總面積約133.11平方公里。環城生態區兼具生態、服務、景觀、防災及基礎設施承載五大功能,使外圍生態景觀滲透進入中心城區,達到自然生態系統與城市綠地系統的有機聯系,保護和改善中心城區的生態環境,防止城市連片發展。
兩環
指依托主要河流和主要道路形成的兩個環形綠帶。
九廊
指結合中心城向外放射的主要交通干道,規劃形成九條放射狀的綠色交通廊道。
七河
指繞城高速路以內依托錦江、沙河、江安河、清水河、摸底河、東風渠、毗河等七條支流水系形成綠化生態廊道,主要由水域和兩側綠地共同形成。
河網縱橫交錯、公園星羅棋布、道路綠意盎然,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綠地率達到40%、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5平方米……記者從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獲悉,《成都市綠地系統規劃(2013-2020)》(以下簡稱《規劃》)已于日前正式出爐。按照規劃,到2020年,成都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綠化指標標準,廣大市民將享有布局合理、綠量適宜、生物多樣、景觀優美、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
據介紹,《規劃》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構架形成的市域綠地系統空間結構,針對市域重要河流水系,制定了“絕對生態控制區”和“建設控制區”兩級保護的措施。其中在絕對生態控制區,盡量以植被緩坡代替人工砌岸,主要布置生態綠地和園林綠化,除道路、橋梁、園林建筑小品之外,不進行其他性質的建設;在建設控制區,對各類建設活動要進行嚴格審批,對容積率、綠地率、建筑高度、密度等給予控制。
針對城區西南部、北部的熱島高溫區,《規劃》提出,將在中心城區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保護和建設相對集中的局部濕地系統,以改善這些區域的熱島現狀。公園綠地規劃方面,至2020年,中心城共規劃建設綜合公園45個。為方便中心城區居民就近游園,成都還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規劃了布局相對均衡合理的居住區公園、小區游園等公園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