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生態執法護出“山清水秀魚兒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1-0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李洪磊  
            冬日清晨,站在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水北大橋橋頭,一幅閑適的江南水鄉畫面映入眼簾:橋下,跳白、招鯪、沙魚等魚類泛著白光在宜黃河里翻身跳躍;遠處,蔥郁的山嶺籠罩在淡淡晨霧中;河邊,依稀可見幾位身著橘黃色工作服的保潔人員在清理垃圾,兩三位老人悠閑垂釣……

            “這才是魚翔淺底??!別的地方不多見吧?”宜黃縣森林公安局局長吳永健對眼前的畫面很是自豪,“不過,這幅美景也是來之不易啊。”

            “八山半水一分田,還有半分道路和莊園。”宜黃縣發改委主任邵建宜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說,“這句老話,說的就是宜黃生態資源之豐富。宜黃縣境內有魚牙嶂華南虎自然保護區和中華秋沙鴨自然保護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縣共有大小河流216條,總流域面積幾乎與縣域面積等同。”

            但是,山清水秀的宜黃,生態環境也曾面臨嚴峻挑戰。有一段時間,“縣里有四五十家河道采砂場,宜黃河里處處是挖機;數不清的瓷土礦場,又把山頭挖得千瘡百孔,到了雨水季節,根本存不住水。”邵建宜說。

            宜黃縣環保局局長曾建中認為,基層生態保護工作一個難點,就是生態保護力量與嚴峻的生態形勢及日益凸顯的生態價值并不相稱。

            “局里能夠到一線執法的人員也就10個人。局里還有很多中心工作,也牽扯了大量精力。想干好基層生態保護工作,靠拖拉機車頭拉火車是搞不贏的。”曾建中說,“而且,生態環境保護涉及部門多,執法時‘九龍治水’、交叉執法、尺度不一等問題也客觀存在。”

            要解決這些問題,真正還老百姓綠水青山,由一個部門統一行使執法權,把五個指頭攥成一個拳頭,勢在必行。2017年4月,宜黃縣創新機制成立了生態辦,從公安、農業、林業、水利、環保、國土等8個部門選調了25名工作人員組建了生態綜合執法大隊,由縣森林公安局局長擔任大隊長,依法受相關部門委托,實行“集中辦公、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綜合執法”。同時,還有效整合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力量,設立了生態110、生態檢察室、生態法庭和生態紀檢室,與生態行政執法共同構成了“五位一體”聯動格局。

            在宜黃縣的生態綜合執法建設中,森林公安是一個主要牽頭部門。這一方面是因為森林公安的法定職責就是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辦理了大量的生態刑事案件和不分生態行政案件,是一支天然的生態執法隊伍;另一方面,公安力量參與到生態綜合執法中,也能有效提升執法時權威性和威懾力。“比如,國土部門單獨執法時,威懾力就遠不如有公安參與。2016年我們遇到過一個案子。那天晚上12點,我們接到舉報稱在縣工業園有人非法采瓷土礦。國土部門到了現場后,對方根本不害怕,而且第二天就把挖機和裝載機全部開走了。如果有公安干警在,他們就不會那么猖狂了。”宜黃國土局局長黃濤說。

            在日常運行中,宜黃生態執法大隊下設三個直屬中隊和12個鄉鎮中隊,實行“5+2”“白加黑”式的不間斷巡查,再加上老百姓可以通過“我的撫州”APP、撫州生態云平臺和宜黃縣生態110報警電話實時舉報,執法大隊及升級后的生態監測中心基本實現了對宜黃縣生態資源無死角覆蓋——一年多來,大隊共制止破壞生態環境事件237起,辦理破壞環境的行政案件99起,依法移交公安的刑事案件6起。再加上河長制、生態示范工程建設等其他生態環境制度支持,宜黃的縣域環境基本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保護好一方青山,呵護好一方生靈,愛護好一河清水。縣里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抓手,對生態綜合執法也有很高的期待。”吳永健說,“每天晚上10點前,我都得把當天的執法概況給縣領導發過去。有一次忘了發,書記的電話就直接打過來了。”

            目前,宜黃縣生態綜合執法建設已經納入江西省森林公安局的試點。“當然,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足。后續如果能進一步明確執法流程、人員編制、工作場所等,讓執法隊伍真正‘人’‘心’都穩下來,我們一定能為全國探索生態綜合執法闖出一條可行路徑。”吳永健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