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河北衡水加大園林綠化建設讓城市呈現高顏值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1-07  來源:河北日報  
            去年以來,許多市民發現衡水市區變綠了、變美了,林水相依、綠廊相連、綠塊相嵌,隨著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重點綠化建設項目和主城區精品路段綠化的完成,大體量、寬林帶、多樹種的綠化,讓城市呈現出“高顏值”。目前,衡水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1.19%,綠地率達36.9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86平方米。

            一批特色鮮明的主題公園應運而生

            冬日的衡水植物園內依然生機盎然。“真沒想到我們的植物園這么漂亮。”衡水市民張婧帶著女兒在植物園內一邊玩耍一邊拍照。她說,現在“城市綠景”越來越多,家門口有了這么美的公園,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了。

            植物園項目是2018年衡水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諾的民生實事之一,占地面積1783畝,總投資6.5億元,建有5大片區、36座展園,共建設綠地67萬平方米,水面6.2萬平方米。

            按照創建國家園林城市8類57項考核指標,該市制定了《衡水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實施方案》,完善了《衡水市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對自然景觀、地標建筑、歷史文化街區、文體中心、濱水地區、主要街道出入口等重點地段進行了詳細設計。衡水市委書記王景武說:“圍繞構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戰略目標,大規模植綠增綠,加快建設國家級園林城市,以園林綠化打造城市‘高顏值’。”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去年以來,該市規劃建設了植物園、滏東公園、寶云公園等11個公園。隨著園林綠化的推進,一批多樣化、多元化且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特色鮮明的主題公園、游園正在規劃建設中。該市還先后對市區人民公園、中華公園、青年公園、怡水公園、滏陽河景觀帶、荷花公園、衡水湖濕地公園7個公園進行了改造提升。該市園林管理局副局長劉俊鋒介紹,目前市區公園綠地總面積573.11公頃,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綠地達39個。

            構建景觀型綠化網絡

            綠隨路建、有路皆綠、綠美結合。去年以來,衡水市對市區所有道路都實施了綠化美化改造提升工程,先后建成了北外環防護林帶、南外環防護林帶、京九鐵路防護林帶、滏陽河防護林帶、衡水湖防護林帶。以環湖造林100平方公里為目標,該市積極推進衡水湖森林公園、馬拉松賽道等景觀提升工作。初步建成了以城區為中心,以環城林帶為基礎,以道路、環湖綠化為骨架,以成片造林為重點的綠化網絡。

            堅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理念,該市以主城區重要路段、重要節點為重點,打造綠化美化精品路段,從外到內分別種植花草、灌木和喬木,高低錯落,相映生輝。形成了多條以國槐、白蠟、法桐等樹種為骨干樹種的林蔭路,初步構筑了林蔭型、景觀型、立體型的道路綠化網絡。

            該市還根據不同單位、小區具體的情況,充分利用樓間、陽臺及院內空間,破硬造綠、見縫插綠、垂直掛綠,讓能綠的地方都綠起來。先后涌現出了衡水學院、麗景名都、麗景福苑、恒大城等一大批園林式單位小區。目前該市居住區(單位)339個,其中園林式居住區99個,園林式單位80個。

            探索節約型園林綠化之路

            “堅持生態化建設,探索節約型園林綠化之路。”劉俊鋒介紹,追求綠地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在道路綠化、公園綠地、街頭游園的綠化建設中堅持以本土品種為主,既實現了喬、灌、草合理搭配,達到了豐富的生態自然景觀效果,又做到了成活率高,綠化效果好。

            在綠雕花壇小品的設計施工上,園林部門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對廢舊輪胎、廢棄鐵架的回收利用,積極采用自主焊接、自行設計的方式來完成,做到了既美觀又節約。

            該市還倡導節約型園林綠地建設理念,在植物園、園博園等新建公園和部分街道綠地中注重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應用,采用滴灌、微噴等節水設施和透水鋪裝材料,并積極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建設集雨型綠地,充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