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綠嶺”引領萬嶺綠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1-11  來源:經濟日報  

      河北綠嶺集團有限公司初加工車間內,工人在剝核桃仁 王永周攝


      綠嶺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麗英為農民講解核桃管理技術 王永周攝

            “去年我家種的100多畝薄皮核桃大豐收了。綠嶺公司按每公斤40元的價格把核桃全買了,我一年就賺了40多萬元,這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河北省臨城縣趙莊鄉賈莊村農民賈書芹一臉喜悅。

            賈書芹所說的綠嶺公司,是河北綠嶺集團有限公司。

            多年來,不僅河北臨城,全國多地多個村莊的果農都像賈莊村果農一樣走上了致富路。在綠嶺公司科技興農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理念的帶動下,河北臨城100多個村、1.16萬戶農民共計種植薄皮核桃20多萬畝,實現了“人均一畝核桃林”;全國20多個省區市260多個縣紛紛發展核桃種植業,近300萬畝核桃園使“綠嶺引領萬嶺綠”成為現實。

            優種優育讓萬山披“綠”

            “冬天修剪薄皮核桃樹的效果遠遠好于春季修剪,樹形要修成疏散分層形或者紡錘形……”隆冬時節,河北綠嶺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麗英頂著寒風來到山西垣曲縣,為核桃種植戶講解冬季管理知識。多位種植戶聽完講座后大呼過癮,“真是太感謝綠嶺公司的技術專家了,以后我們也‘懂’核桃了!”

            資料顯示,綠嶺公司是河北省一家集優質薄皮核桃生產、新品種研發、深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目前擁有核桃生產基地1.5萬畝、優質薄皮核桃苗圃2600畝,還有10萬畝合作基地及核桃系列產品加工項目區,是我國最大的優質薄皮核桃集約化生產基地。

            河北綠嶺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勝福告訴記者,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自己也想著“省點力氣”不搞自主研發,直接引進優質核桃苗。結果,核桃品質不理想,完全沒有達到預期。也是從那一天起,高勝福意識到,公司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主動作為,研發新品種。2002年,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無償加盟綠嶺公司科研團隊,綠嶺公司開始了漫長的自主選育工作。經過不斷改良,終于在2005年成功選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嶺薄皮核桃新品種“綠嶺1號”“綠嶺2號”,并順利通過了相關部門認定。

            “綠嶺核桃樹體生長較快、適應能力強,抗逆性好并且結果早、豐產,果樹種下第3年就能結果,5年進入盛果期,畝產量在250公斤以上。而且,這種核桃樹結出的核桃皮特別薄,又好吃又好剝。”高勝福說,憑借一系列優點,“綠嶺”被科技部確定為重點示范推廣品種。

            為進一步推廣薄皮核桃種植,綠嶺公司還加強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總結出多項核桃配套栽培技術并獲得科技成果證書,為整個太行山地區乃至全國核桃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漫步在上萬畝綠嶺核桃園里,核桃樹長得一般高、間隔一般寬,遠遠看去“一片齊刷刷”。“每畝栽植44棵樹、樹高3米、株距3米、行距5米,施有機肥,實施單株根部滴灌,使用黑光燈殺蟲技術……”高勝福說,在綠嶺公司,種植核桃就像工廠生產標準件,從種到收每一步都有數據控制,后面還有10項嚴格的標準流程,這也是公司產品品質的基石。

            “以前種的核桃剝是剝不開的,要想吃到嘴里,得找東西砸。綠嶺的薄皮核桃不一樣,它的皮和兩層花生皮厚度差不多,用手就能輕松掰開。”臨城縣鴨鴿營鄉李家韓村核桃種植戶李立輝說。不僅如此,過去他家種植普通核桃,產量200斤/畝,每公斤售價12元左右;種植綠嶺核桃,產量能達400斤/畝以上,每公斤收購價40元左右。“里外一算賬,收益能增長四五倍。我已經都種上薄皮核桃了。”

            如今,綠嶺薄皮核桃已名震全國,來自山東、新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種植大戶和苗木商販紛紛前來尋求合作。據統計,十幾年來綠嶺公司共出售苗木1.1億多株,已覆蓋全國20多個省份、260多個縣、250多萬畝核桃園。

            如今,綠嶺公司正努力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逐步形成以臨城“綠嶺”為中心,輻射帶動全縣乃至整個太行山區的格局。目前,在綠嶺公司的帶動下,臨城縣有37家農業公司、75個核桃專業合作社、8個鄉鎮的1.16萬農戶栽植薄皮核桃23萬畝,農戶畝均收入超過4000元。邢臺市“太行山百里百萬畝薄皮核桃產業帶建設工程”覆蓋30個鄉鎮、799個村、63.4萬人,薄皮核桃生產、加工、銷售等相關產業解決就業近20萬人。

            臨城縣科技局局長馬玉芳告訴記者,按照10項標準流程制定的《綠色核桃生產管理技術》《綠色食品·薄皮核桃生產技術規程》已成為河北省省級技術標準,臨城薄皮核桃已通過國家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綠嶺”品牌也被認定為地理標志產品。“綠嶺公司讓臨城變了模樣。”馬玉芳說。

            產業帶動促百姓愛“綠”

            臨城縣趙莊鄉槐樹莊村種植戶趙振龍剛剛盤點了過去一年的“收成”。2018年,他們全家的收入共計10多萬元,僅出售薄皮核桃就賺了9萬元。趙振龍感慨道:“沒有綠嶺公司幫助,俺家哪有今天的富裕生活。”

            “趙振龍家原來種的是一種俗稱‘笨核桃’的老品種,收入甚微。當時,他得知綠嶺公司正在以‘公司+農戶’模式帶領百姓致富,就主動找上門來要求幫扶。”河北綠嶺集團有限公司種植環節負責人劉麗英告訴記者,槐樹莊村是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山村。以前,村民除了外出打工根本沒有致富渠道。綠嶺公司管理層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即召開專門會議,認為可以將趙振龍作為示范戶,帶動其他農戶發展核桃種植,實現脫貧。于是,綠嶺公司免費幫助趙振龍改種優質薄皮核桃400畝,僅此一項就幫他節省費用2萬多元。如今,趙振龍種植的核桃樹已全部進入盛果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10多年來,綠嶺公司充分發揮龍頭示范帶動作用,采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建立以企業為龍頭、農戶為基礎、合作社為紐帶的利益共享聯結機制。2008年,綠嶺公司聯合80家農戶成立惠農合作社,綠嶺提供技術,農戶以核桃園入股,采用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統一采收,統一銷售的“四統一”生產經營模式,統一經營4000畝核桃基地。

            “統一管理可以幫助農戶節省成本約15%,銷售價格提高約10%。”河北綠嶺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康說,公司還通過批量采購以低于市場的價格為農戶供應有機肥、地膜等農用物資,十幾年來共為農戶節省成本約600萬元。

            “農業農村經濟情況關乎中國經濟全局。要實現農業現代化,種植、加工全產業鏈條一個都不能少,育苗技術、種植技術、加工技術一個都不能缺??萍寂d農需要從源頭開始,在過程中不斷提升附加值,唯有如此才能切實穩住‘三農’這個基本盤。”臨城縣委書記宋向黨說。

            在核桃特色經濟產業鏈中,深加工企業是“重頭戲”。目前,總投資3.8億元的綠嶺核桃系列風味食品深加工項目已全部建成投產,9條生產線覆蓋了核桃乳、核桃奶片、核桃油、核桃肽、核桃膠囊等6大類30多個產品,年可消化核桃原果19200噸,一條從基地種植到核桃提取物開發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已初具雛形。

            利益共享助民眾追“綠”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的2019年“三農”工作重點任務中,脫貧攻堅居首。會議強調,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在這一點上,綠嶺公司的探索值得關注。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和農民是共同體,涉農企業只有緊緊依靠農民才能發展壯大。讓農民、農村共享企業發展成果是涉農企業的職責所在。”高勝福說。多年來,綠嶺公司已經走出了一條覆蓋惠民承包、托市收購、資產受益扶貧、專項基金幫扶等系列精準扶貧之路。

            惠民承包是將核桃種植基地的果林以50畝至60畝為單元劃分園區,設立多個生態種養小區,讓無力投資的困難農戶承包經營。農戶一方面可通過管理本單元核桃樹獲得勞務費,另一方面還可依托“樹、草、牧、沼”四位一體的循環種養模式,獨自獲取林下養殖種植收益。目前,已有近百戶農戶在公司承包種養小區,不少人一年的收入已超過20萬元。

            托市收購是綠嶺公司為參加農業產業化的農戶提供優惠收購政策。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綠嶺公司始終以高出市場價0.2元的價格收購當地群眾種植的核桃,以平抑農戶種植風險、解決銷售渠道問題、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

            專項基金幫扶是指綠嶺公司每銷售一箱綠嶺核桃乳,便提取0.6元用于建立綠色幫扶基金,開展社會公益活動。十幾年來,綠嶺公司已經在社會公益事業上投入了1000多萬元。

            此外,綠嶺公司還與臨城縣解村合作,在村里設立了扶貧“微工廠”。每天,30多名留守老人都會準時來這里“上班”,他們的工作是為核桃脫殼,純手工操作,簡便易學。“我們每天工作6個小時,一天能收入60元至70元。我們年齡大了,做農活不行了,可天天在家坐著也沒意思。在這里干活不累,還能賺錢,真是太好了。”68歲的村民王三英說。目前,綠嶺公司已在臨城縣設立了16家扶貧“微工廠”。

            企業關愛社會,社會支持企業,如今綠嶺公司已經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公司不僅躋身“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獲得了河北省脫貧攻堅奉獻獎。高勝福說,預計公司二、三期深加工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直接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實現年銷售額20億元。屆時,將有更多貧困人口通過綠嶺實現就業脫貧。

            (記者 宋美倩 通訊員 李開 王永周)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