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驅除霧霾,河北用綠色“織補藍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5-28  

        在2014年霧霾最嚴重的季節,全國10個被點名城市中,河北省經常有六七個城市“榜上有名”。對此,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在今年兩會采訪中自攬其責。這種自攬其責的擔當已化為行動。為消除霧霾,河北省在“長治”與“短治”結合上做文章,決心用壓減污染源和再造生態區雙拳出擊。

        有得也有失

        雖然全省經濟實現30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但也給工業大省河北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霧霾。

        《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和直轄市、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顯示,在空氣質量排名倒數前10名的城市中,河北就占據了7個席位。

        身受霧霾之害,更負治霾之責

        為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河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2017年前,壓減鋼鐵產能6000萬噸、水泥6000萬噸、煤炭4000萬噸、平板玻璃3000萬標準重量箱”的“6643工程”,就是要重拳治理霧霾,改善空氣質量。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說:“寧可犧牲GDP,也一定要把產能壓下去。”

        治理霧霾,河北在生態治理上同樣加大了力度。

        張慶偉說:“河北省委、省政府對生態環境建設高度重視,近年來不斷加大資金、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實施了山水林田湖修復整體規劃,取得了一系列成效。2015年,我們提出綠色崛起發展戰略,把‘治霾與民生、生態、經濟’統籌起來加以推進。”

        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并非一句空話

        在河北省政府2015年工作要點中,“大力度調整經濟結構,大力度開展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修復,堅決治理霧霾,為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異常醒目的黑體字出現在人們視線中。

        保護生態環境,不僅關系著河北自身發展,更關系著北京經濟社會的發展。

        “環繞京津”“襲擾京津的主要沙源地”“京津三盆生命水水源涵養地”,這些關鍵詞決定了河北林業不僅擔負著維護全省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任,還擔負著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改善京津人民生產生活環境的重任。

        在201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就提出大力實施“綠色河北攻堅工程”,全面提升城鄉綠化水平。按照規劃,到2017年河北省要完成造林綠化1680萬畝,每年完成420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年凈增1個百分點。

        河北省高層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為全省林業工作不斷積蓄動力。2014年,省內高層領導調研、批示林業建設數以百記,植綠、治霾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當作重大的政治任務、重大的歷史責任、重大的發展機遇來抓。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