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領域的首個地方標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在浙江省湖州市發布。作為“兩山”理念的誕生地、美麗鄉村的發源地、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地,近年來,湖州通過打造“生態引領、全域創建、成風化俗、和諧發展”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湖州模式”,實現了“鄉風民風美起來、文化生活美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的目標。
如今,文明之風吹遍湖州千家萬戶。“現在村里規定,辦喜事都得按照村規民約,不僅程序方便簡化,還有村干部和家園志愿者義務幫忙,真是省錢又省心。”長興縣洪橋鎮黨委副書記盧志剛表示,去年洪橋鎮直接指導簡化紅白喜事108場,辦酒金額直接減少265萬元;控制和減少各類喜事(生日宴、喬遷宴、買車酒、上學酒)近230場,間接節省1300余萬元。
以“文”化人提內涵
湖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王有娣說,《規范》在14個方面明確了25項數據標準,如“政府采購為每個鄉鎮送戲下鄉不少于5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等,操作性強,實在管用;同時,《規范》把群眾關心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作為制定依據,重在解決鄉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針對農村婚喪事宜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的問題,《規范》提出要推廣酒席套餐制、桌數限定制、禮金封頂制,得到群眾廣泛贊揚。
據了解,這項由湖州市文明辦和中國計量大學起草制定的標準,分為“總體要求”“鄉風民風”“文化生活”“人居環境”“文明創建”五大部分,共100條內容。“標準基于湖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新成果和實踐經驗總結提煉而成,為全市如何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規范化的依據。”王有娣說。
此外,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農村文化禮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位于德清縣莫干山鎮的紫嶺村,竹林環繞,環境優美。“民宿是村里的特色產業,村文化禮堂改建后相繼舉辦了長三角民宿論壇、“在莫干山下朗讀《之江新語》”等重要活動,還重點推出了與民宿產業相關的一系列特色活動。”紫嶺村黨支部書記謝紅偉說。
目前,湖州市累計建成了農村文化禮堂581家,形成了“希望田野”“山村印象”“農園新景”“太湖風情”4條文化禮堂特色示范帶和“長興百葉龍”“安吉威風鑼鼓”“善璉湖筆之鄉”“新市蠶花廟會”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越來越豐富。
以“愛”感人揚風尚
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七星橋村,一支由最美家風示范戶、文明家庭骨干組成的公益服務團隊——“七星兒女情”志愿者服務團隊,每周都會定期、定向地為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上門開展志愿服務。一位老人感慨:“現在村里道路干凈,生活配套齊全,文化豐富多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我感到很幸福!”
在湖州,目前有356支農村家園志愿者隊伍常年活動在美麗鄉村的各個角落,各縣區“德文化、和文化、孝文化、禮文化”等縣域品牌更是亮點紛呈,深入人心。
此外,近年來,湖州還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窗口、最美班組等系列評選活動,連續10年開展“時代新農民”“文明五心好公民”等典型評選。以“家風正、品德好、書香濃、環境美、鄰里和”為標準的最美家庭評選在湖州蔚然成風。
這幾年,湖州先后涌現了全國道德模范7人、全國“時代楷模”1人、“中國好人”24人,浙江省道德模范14人、“浙江驕傲”23人、“浙江好人”168人,市級道德典型600余人、行業最美人物3000余人……
以“美”悅人筑夢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湖州市積極探索“生態+文化+旅游”等新業態,先后成功打造了安吉余村、長興“龍之夢”樂園、德清下渚湖等鄉村全域旅游大景區,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民宿經濟蓬勃發展。
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過去,余村是一個以礦業經濟為支柱的村子,多數村民都在礦山或水泥廠做工。2001年起,安吉縣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余村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逐步關停礦山和水泥廠。近年來,余村村民們更是從依靠礦山、水泥廠掙錢變成了依靠鄉村旅游發展經濟,真正實現了由“賣石頭”到“賣風景”“賣文化”的轉型升級。
同時,湖州市還通過開展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創建活動,把“垃圾不落地、出行講秩序、辦酒不鋪張、鄰里講和睦”作為小城鎮文明創建標準,落實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每個環節。據統計,湖州市現有全國文明村鎮14個、省級文明村鎮113個、市級文明村鎮398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創建率達91.2%。
“隨著全力爭當鄉村振興戰略先行示范區目標的扎實推進,預計到2022年,湖州市將率先進入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80%的縣區將建成省美麗鄉村示范縣,70%的鄉鎮將建成市美麗鄉村示范鄉鎮,100%的宜建村將建成市級美麗鄉村,120個村成為3A級景區村莊,建成省鄉村振興示范村60個;農村文化禮堂覆蓋率達將達到100%,‘鄉村學校少年宮’覆蓋率達到100%。”湖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文明委副主任范慶瑜表示。
如今,文明之風吹遍湖州千家萬戶。“現在村里規定,辦喜事都得按照村規民約,不僅程序方便簡化,還有村干部和家園志愿者義務幫忙,真是省錢又省心。”長興縣洪橋鎮黨委副書記盧志剛表示,去年洪橋鎮直接指導簡化紅白喜事108場,辦酒金額直接減少265萬元;控制和減少各類喜事(生日宴、喬遷宴、買車酒、上學酒)近230場,間接節省1300余萬元。
以“文”化人提內涵
湖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王有娣說,《規范》在14個方面明確了25項數據標準,如“政府采購為每個鄉鎮送戲下鄉不少于5場”“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等,操作性強,實在管用;同時,《規范》把群眾關心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作為制定依據,重在解決鄉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如針對農村婚喪事宜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的問題,《規范》提出要推廣酒席套餐制、桌數限定制、禮金封頂制,得到群眾廣泛贊揚。
據了解,這項由湖州市文明辦和中國計量大學起草制定的標準,分為“總體要求”“鄉風民風”“文化生活”“人居環境”“文明創建”五大部分,共100條內容。“標準基于湖州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創新成果和實踐經驗總結提煉而成,為全市如何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規范化的依據。”王有娣說。
此外,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陣地,農村文化禮堂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位于德清縣莫干山鎮的紫嶺村,竹林環繞,環境優美。“民宿是村里的特色產業,村文化禮堂改建后相繼舉辦了長三角民宿論壇、“在莫干山下朗讀《之江新語》”等重要活動,還重點推出了與民宿產業相關的一系列特色活動。”紫嶺村黨支部書記謝紅偉說。
目前,湖州市累計建成了農村文化禮堂581家,形成了“希望田野”“山村印象”“農園新景”“太湖風情”4條文化禮堂特色示范帶和“長興百葉龍”“安吉威風鑼鼓”“善璉湖筆之鄉”“新市蠶花廟會”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越來越豐富。
以“愛”感人揚風尚
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七星橋村,一支由最美家風示范戶、文明家庭骨干組成的公益服務團隊——“七星兒女情”志愿者服務團隊,每周都會定期、定向地為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上門開展志愿服務。一位老人感慨:“現在村里道路干凈,生活配套齊全,文化豐富多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我感到很幸福!”
在湖州,目前有356支農村家園志愿者隊伍常年活動在美麗鄉村的各個角落,各縣區“德文化、和文化、孝文化、禮文化”等縣域品牌更是亮點紛呈,深入人心。
此外,近年來,湖州還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最美窗口、最美班組等系列評選活動,連續10年開展“時代新農民”“文明五心好公民”等典型評選。以“家風正、品德好、書香濃、環境美、鄰里和”為標準的最美家庭評選在湖州蔚然成風。
這幾年,湖州先后涌現了全國道德模范7人、全國“時代楷模”1人、“中國好人”24人,浙江省道德模范14人、“浙江驕傲”23人、“浙江好人”168人,市級道德典型600余人、行業最美人物3000余人……
以“美”悅人筑夢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湖州市積極探索“生態+文化+旅游”等新業態,先后成功打造了安吉余村、長興“龍之夢”樂園、德清下渚湖等鄉村全域旅游大景區,農家樂、漁家樂等鄉村民宿經濟蓬勃發展。
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過去,余村是一個以礦業經濟為支柱的村子,多數村民都在礦山或水泥廠做工。2001年起,安吉縣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余村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逐步關停礦山和水泥廠。近年來,余村村民們更是從依靠礦山、水泥廠掙錢變成了依靠鄉村旅游發展經濟,真正實現了由“賣石頭”到“賣風景”“賣文化”的轉型升級。
同時,湖州市還通過開展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家庭等系列創建活動,把“垃圾不落地、出行講秩序、辦酒不鋪張、鄰里講和睦”作為小城鎮文明創建標準,落實到美麗鄉村建設的每個環節。據統計,湖州市現有全國文明村鎮14個、省級文明村鎮113個、市級文明村鎮398個,縣級以上文明村鎮創建率達91.2%。
“隨著全力爭當鄉村振興戰略先行示范區目標的扎實推進,預計到2022年,湖州市將率先進入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80%的縣區將建成省美麗鄉村示范縣,70%的鄉鎮將建成市美麗鄉村示范鄉鎮,100%的宜建村將建成市級美麗鄉村,120個村成為3A級景區村莊,建成省鄉村振興示范村60個;農村文化禮堂覆蓋率達將達到100%,‘鄉村學校少年宮’覆蓋率達到100%。”湖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文明委副主任范慶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