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入冬,但天峨縣大石山上的喬木、灌木依然綠意盎然,連山腳下的村屯農家也被濃密的森林植被包圍,走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片綠色的海洋。經過大規模植樹造林,昔日的石漠化山區逐步披上“綠裝”。天峨縣林業局局長韋聯江介紹,該縣在幾年里人工植樹造林超過24萬畝,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4.35%,土壤水源涵養能力有效增強。
近年來,廣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金融投入為支撐、社會投入為主體的投融資機制,全區造林綠化年均投入50多億元,年均義務植樹1億多株,連續11年植樹造林面積穩定在350萬畝以上,形成了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金字塔”式的投融資格局,以多元投融資模式實現大規模國土綠化。
政府財政“搭臺” 唱響綠化“大戲”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一觀念在廣西深入人心,各地“愛綠、植綠、護綠”行為蔚然成風。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各級黨政軍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每年帶頭參加植樹造林,帶動全區各地廣泛掀起“愛綠、植綠、護綠”熱潮。自治區黨委、政府立足區情林情,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組織實施了“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村屯綠化專項行動、“金山銀山”工程、綠美鄉村建設工程、油茶產業“雙千”計劃等重大林業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全區造林綠化水平提質升級。
從基礎綠化、全面綠化到重點綠化、精品綠化,從追求綠色、滿足綠色到追求彩化、向往美化,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持續擦亮。自治區財政年均安排造林綠化專項資金超過5億元,其中2015年至2016年安排15.75億元用于補助“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村屯綠化,種植各類苗木2700多萬株,新增綠化面積26萬多畝。2017年以來,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超過13億元支持實施“金山銀山”工程,其中,3億多元用于森林景觀改造、村屯綠化提升、重點區域綠化、村屯綠化提升、古樹名木保護等項目。2018年11月,自治區政府出臺意見,決定用5年時間實施千萬畝油茶、千億元產業“雙千”計劃,自治區財政對油茶新造林每畝補助1000元、低產林改造每畝補助400元,預計需補助資金60億元。
各市縣出臺了一系列造林獎勵和補助政策,每年投入造林綠化的資金超過10億元。其中,南寧市對每個村屯綠化示范村屯補助8萬元;柳州市對杉木速豐示范林、油茶高產示范林、村屯和道路綠化給予補助;三江侗族自治縣對油茶新造林每畝補助2000多元;龍勝、興安、融水等縣對新種油茶、松杉等每畝給予30元至1000元不等的補助;防城港市安排油茶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
引入金融“活水” 澆灌八桂大樹
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國家儲備林項目首先落地廣西,森林經營由此從短周期向長周期轉型、從小徑材向大徑材轉變、從人工經營向近自然經營轉變、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化,這些轉變都離不開林業部門與金融機構通力合作引來的資金“活水”。
自治區林業局與金融機構合力共建國家儲備林基地、林業生態保護與建設等貸款項目,分別與國開行廣西分行、農發行廣西分行、農行廣西區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獲授信額度800億元;建行基金等其他金融資本也相繼落地,國有林場、林農大戶等各類主體爭相貸款,投資熱情空前高漲。近三年來,全區累計獲得政策性、開發性銀行貸款超過80億元,累計完成國家儲備林建設及劃定近800萬畝。
不僅如此,廣西林業部門深入實施造林綠化“集團化、專業化、多元化”發展戰略,通過部委引領、地方增信、銀行融資、市場運作,構建“風險準備金+林權抵押+林業保險”風險防范機制,實現造林項目集中化、風險資金池多元化、增信措施疊加化。自治區林業局以廣西林業集團作為統貸統還平臺,承接國開行貸款建設國家儲備林,并推動13家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出資組建廣西國控林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融資平臺。同時,統籌整合中央及地方財政補貼資金近5億元,利用中央財政貼息資金1億元投入,增加資本金,降低融資成本。
針對國有林場租用的一些集體林地暫未取得林權證而難以合法抵押,有效抵押物嚴重不足等問題,自治區林業局積極與國開行溝通協調,在風險較小的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廣西林業集團探索開展集體林權流轉合同確認憑證貸款試點工作。自2018年6月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短短5個月全區就盤活近55萬畝集體林地林木資源,放款總額超過8億元,有效破解了“無證林地無法抵押”的困境。
壯大造林主體 實現多元投入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在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幫助下,我區林業部門還鼓勵和引進各類企業參與造林綠化,全面提高大規模國土綠化水平。”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介紹,2016年以來,全區社會資本共計投入造林綠化資金86億元,其中企業投入3.4億元,各類合作組織、社會組織投入13.5億元,大戶(個人)投入15.3億元,國有林場及其他主體投入53.9億元。
據悉,廣西林業部門還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打造特色經濟林、工業原料林、木材加工、森林食品、家具制造等全產業鏈,實現以“工業帶動”“產業融合”推動造林綠化。
目前,全區各類造林綠化企業數量達1878家,其中,育苗類企業1009家、施工管護類企業248家、綜合類企業246家、其他企業375家,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競相參與造林綠化的格局。
為了解除造林綠化主體的后顧之憂,提高全社會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廣西林業部門加強了頂層設計,完善制度機制,建立森林保險基層服務隊伍,制定政策性森林保險糾紛調處機制,完善主要樹種災害定損標準,將險種由過去單一的森林火災擴大到臺風、有害生物、雨雪冰凍等綜合類保險,還開發了林木種苗保險和油茶、核桃保險等地方特色保險,并依托森林保險業務,推動保險公司與河池市、南寧市的10多個縣區開展合作造林。如今,全區政策性森林保險投保面積達到1.4億畝。
近年來,廣西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立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金融投入為支撐、社會投入為主體的投融資機制,全區造林綠化年均投入50多億元,年均義務植樹1億多株,連續11年植樹造林面積穩定在350萬畝以上,形成了財政資金、金融資本、社會資本“金字塔”式的投融資格局,以多元投融資模式實現大規模國土綠化。
政府財政“搭臺” 唱響綠化“大戲”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一觀念在廣西深入人心,各地“愛綠、植綠、護綠”行為蔚然成風。
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造林綠化工作,各級黨政軍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每年帶頭參加植樹造林,帶動全區各地廣泛掀起“愛綠、植綠、護綠”熱潮。自治區黨委、政府立足區情林情,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組織實施了“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村屯綠化專項行動、“金山銀山”工程、綠美鄉村建設工程、油茶產業“雙千”計劃等重大林業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全區造林綠化水平提質升級。
從基礎綠化、全面綠化到重點綠化、精品綠化,從追求綠色、滿足綠色到追求彩化、向往美化,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不斷改善,“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持續擦亮。自治區財政年均安排造林綠化專項資金超過5億元,其中2015年至2016年安排15.75億元用于補助“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村屯綠化,種植各類苗木2700多萬株,新增綠化面積26萬多畝。2017年以來,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超過13億元支持實施“金山銀山”工程,其中,3億多元用于森林景觀改造、村屯綠化提升、重點區域綠化、村屯綠化提升、古樹名木保護等項目。2018年11月,自治區政府出臺意見,決定用5年時間實施千萬畝油茶、千億元產業“雙千”計劃,自治區財政對油茶新造林每畝補助1000元、低產林改造每畝補助400元,預計需補助資金60億元。
各市縣出臺了一系列造林獎勵和補助政策,每年投入造林綠化的資金超過10億元。其中,南寧市對每個村屯綠化示范村屯補助8萬元;柳州市對杉木速豐示范林、油茶高產示范林、村屯和道路綠化給予補助;三江侗族自治縣對油茶新造林每畝補助2000多元;龍勝、興安、融水等縣對新種油茶、松杉等每畝給予30元至1000元不等的補助;防城港市安排油茶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
引入金融“活水” 澆灌八桂大樹
規模最大、投資最多的國家儲備林項目首先落地廣西,森林經營由此從短周期向長周期轉型、從小徑材向大徑材轉變、從人工經營向近自然經營轉變、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化,這些轉變都離不開林業部門與金融機構通力合作引來的資金“活水”。
自治區林業局與金融機構合力共建國家儲備林基地、林業生態保護與建設等貸款項目,分別與國開行廣西分行、農發行廣西分行、農行廣西區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獲授信額度800億元;建行基金等其他金融資本也相繼落地,國有林場、林農大戶等各類主體爭相貸款,投資熱情空前高漲。近三年來,全區累計獲得政策性、開發性銀行貸款超過80億元,累計完成國家儲備林建設及劃定近800萬畝。
不僅如此,廣西林業部門深入實施造林綠化“集團化、專業化、多元化”發展戰略,通過部委引領、地方增信、銀行融資、市場運作,構建“風險準備金+林權抵押+林業保險”風險防范機制,實現造林項目集中化、風險資金池多元化、增信措施疊加化。自治區林業局以廣西林業集團作為統貸統還平臺,承接國開行貸款建設國家儲備林,并推動13家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出資組建廣西國控林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融資平臺。同時,統籌整合中央及地方財政補貼資金近5億元,利用中央財政貼息資金1億元投入,增加資本金,降低融資成本。
針對國有林場租用的一些集體林地暫未取得林權證而難以合法抵押,有效抵押物嚴重不足等問題,自治區林業局積極與國開行溝通協調,在風險較小的自治區直屬國有林場、廣西林業集團探索開展集體林權流轉合同確認憑證貸款試點工作。自2018年6月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短短5個月全區就盤活近55萬畝集體林地林木資源,放款總額超過8億元,有效破解了“無證林地無法抵押”的困境。
壯大造林主體 實現多元投入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在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幫助下,我區林業部門還鼓勵和引進各類企業參與造林綠化,全面提高大規模國土綠化水平。”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介紹,2016年以來,全區社會資本共計投入造林綠化資金86億元,其中企業投入3.4億元,各類合作組織、社會組織投入13.5億元,大戶(個人)投入15.3億元,國有林場及其他主體投入53.9億元。
據悉,廣西林業部門還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打造特色經濟林、工業原料林、木材加工、森林食品、家具制造等全產業鏈,實現以“工業帶動”“產業融合”推動造林綠化。
目前,全區各類造林綠化企業數量達1878家,其中,育苗類企業1009家、施工管護類企業248家、綜合類企業246家、其他企業375家,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競相參與造林綠化的格局。
為了解除造林綠化主體的后顧之憂,提高全社會參與造林綠化的積極性,廣西林業部門加強了頂層設計,完善制度機制,建立森林保險基層服務隊伍,制定政策性森林保險糾紛調處機制,完善主要樹種災害定損標準,將險種由過去單一的森林火災擴大到臺風、有害生物、雨雪冰凍等綜合類保險,還開發了林木種苗保險和油茶、核桃保險等地方特色保險,并依托森林保險業務,推動保險公司與河池市、南寧市的10多個縣區開展合作造林。如今,全區政策性森林保險投保面積達到1.4億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