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山東蒙陰:既讓山頭綠 又讓群眾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1-18  來源:中國林業網  作者:管斌 張圣虎  
            近日,山東蒙陰縣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年初,蒙陰縣宗路果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宗路盤點2018年的收入時喜上眉梢:“2018年,蒙陰蜜桃開辟了俄羅斯、孟加拉、坦桑尼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出口的桃子一個能賣到50元。全年累計出口果品1600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5000多萬美元,帶動毛坪、煙莊等18個村2200戶果農戶均增收6000余元。”

            多年來,蒙陰縣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提出建設“綠富美”新蒙陰,走出了一條“生態好、群眾富、可持續”的特色發展之路。

            “蒙陰人民大膽探索、銳意改革,書寫了壯美畫卷。”蒙陰縣委書記王皓玉說。

            近年來,蒙陰縣系統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按照“山頂松柏戴帽,山腰果樹纏繞,山腳水利交通配套”模式,一治一座山,一治一條峪,治一片、綠一片、富一片,10萬多畝跑肥、跑土、跑水的“三跑田”變成了增綠、增產、增收的“三增田”。每年新增造林2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1.8%,治理河流36條,實施建設湖泊治理項目216個,治理小流域63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68平方公里。

            去年,蒙陰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啟動碳匯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全縣森林系統碳匯總量339萬噸,總價值6.3億元。

            既讓山頭綠、又讓群眾富。蒙陰縣大力實施建鏈、補鏈、強鏈工程,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融合發展,初步構建起以生態為本、農業為基、農商文旅互促互融的“大健康產業”。

            推動綠色循環發展,構建“兔—沼—果”循環鏈條,發展優質果園100萬畝,其中蜜桃65萬畝、年產量23.5億斤,“蒙陰蜜桃”品牌價值266億元,江浙滬市場“三個鮮桃兩個來自蒙陰”;長毛兔存欄600萬只,年產兔毛4000噸,占全國30%。構建“果—菌—肥”循環鏈條,建成香菇種植基地1500畝,年產菌棒1000萬棒,80%出口日韓市場,正在向香菇醬、切片、多糖提取等精深加工領域邁進。構建“農—工—貿”循環鏈條,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0家,歡樂家食品公司年加工果品20萬噸。

            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地變成金山銀山,該縣群眾也從賣產品不斷向“賣”生態、“賣”環境、“賣”文化轉變,真正實現了“綠了山水、富了百姓”。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