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青海全面提升林業產業化水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1-23  來源:海東時報  
            近年來,我省林業部門始終堅持“東部沙棘、西部枸杞、南部藏茶、河湟雜果”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核心,不斷加快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林業產業化水平,努力走出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雙贏之路。

            截至2018年底,全省經濟林種植面積達到379.59萬畝。其中,沙棘種植面積240.96萬畝,枸杞種植面積74.49萬畝,核桃種植面積24.39萬畝,產業發展在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三大效益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據統計,2018年,林業產業產值達到69.42億元,比2017年增加18.05億元,增長35.14%。帶動就業人數65.87萬人,帶動周邊農戶12.51萬戶、50.29萬人,戶均年增收13871元,支付各類勞動報酬約17.35億元。

            其中,枸杞產業更是成為生態扶貧的重要抓手,我省枸杞產業發展迅速,種植區域從柴達木盆地擴展到共和盆地,種植規模由2005年4萬畝發展到2018年的74.49萬畝,“小小枸杞,成就大產業”。2018年,枸杞產業帶動就業人數10.09萬人,帶動周邊農戶1.7萬戶、5.53萬人,戶均增收64923元,人均增收10999元,支付勞動報酬11.09億元。

            與此同時,中藏藥扶貧作用進一步提升,我省中藏藥材種植主要集中在淺腦山地區,也是深度貧困地區,農牧民通過土地流轉、勞務輸出增加直接收入。中藏藥材當年種植、當年回收,當年投入、當年增收,對脫貧攻堅和精準扶貧的貢獻率明顯增加。2018年,全省中藏藥材種植實現產值8.25億元,比2017年增加3.55億元,帶動就業人員50.24萬人,帶動農戶數3.42萬戶,帶動農戶人數13.9萬人,戶均增收5461元,人均增收364元。支付各類勞動報酬1.87億元,種植戶增收在1500-10000元。

            此外,生態旅游取得新發展,按照全域旅游、生態旅游的目標,進一步推進旅游生態旅游業發展,林業生態旅游人數從2017年的500多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1081萬人(次),首次突破千萬人大關,旅游收入達到8.8億元。大通“邊麻溝”和湟中“卡陽”“上山莊”山林花海旅游等森林景觀利用生態旅游扶貧效益和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