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安徽:濕地生態好,遷來更多水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2-11  來源:安徽日報  作者:王愷  
            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從全省冬季水鳥同步調查隊傳來好消息,1月22日至27日,由省林業局、省濕地保護中心、安徽大學和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安徽省重點實驗室,聯合組織開展為期6天的2019年全省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冬季水鳥同步調查,共記錄到水鳥20.9萬余只,有記錄的水鳥總數首次超過20萬只。

            此次我省組織了100多人的省級專業調查隊,分為7個外業組,奔赴全省各地同步調查。調查范圍為全省主要濕地,包括長江、淮河流域的湖泊、庫塘濕地,兩淮部分采煤沉陷區濕地等,重點范圍為國家級和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濕地公園范圍內的濕地。涉及濕地單元80個,調查觀測點和路線共300余個(條),共記錄冬季水鳥60種。記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白鶴、東方白鸛、白頭鶴、中華秋沙鴨等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小天鵝、白琵鷺、白額雁和白枕鶴等4種。記錄到國際受脅物種8種,其中,國際極危物種有白鶴、青頭潛鴨等2種,國際瀕危物種有東方白鸛和中華秋沙鴨等2種,易危物種有鴻雁、小白額雁、白頭鶴、白枕鶴等4種。

            升金湖、武昌湖和菜子湖等3個濕地單元冬季水鳥聚集數量超過2萬只,其中升金湖國際重要濕地的越冬水鳥數量超過6.37萬只,創歷史新高。發現水鳥種群數量超過具有國際重要意義濕地標準的湖泊單元共11個,其中:菜子湖達到9種、升金湖7種、武昌湖5種、龍感湖3種、陳瑤湖2種,黃陂湖、破罡湖、黃湖、泊湖、陳瑤湖和十八索各1種。本次調查顯示,我省濕地的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鴻雁、豆雁、灰雁、普通秋沙鴨等水鳥數量在增加。

            “通過調查發現,我省冬季水鳥的數量明顯回升,特別是受脅水鳥數量明顯增加,湖泊濕地的保護功能在不斷恢復,這說明我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實施的成效顯著。”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安徽省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周立志介紹,近年來,特別是林長制改革的推進和河(湖)長制的實施,濕地保護得到全省上下高度重視,2017年啟動《安徽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2018年實施全面拆除圍網行動、拆除湖區圍網300萬米,有效開展的退漁還濕等行動,使湖泊退化的現象得到遏制。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