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山東濕地保護率提高到45%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2-13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宋輝  
            2月2日是第23個世界濕地日,今年主題為:“濕地與氣候變化”,旨在認識濕地生態系統可防范、應對和抵御氣候變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強調通過國際合作提高濕地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從山東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去年山東創建國家級濕地公園10處,省級濕地公園12處,濕地保護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45%。

            山東濕地知多少,記者帶您一起梳理:

            山東濕地資源豐富而獨特,濕地種類多樣,風光秀麗。全省濕地總面積173.75萬公頃(2606萬畝),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1.09%,居全國第7位。其中,近海與海岸濕地(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72.85萬公頃,居全國第1位;河流濕地25.78萬公頃;湖泊濕地6.26萬公頃;沼澤濕地5.41萬公頃;人工濕地(庫塘、輸水河、水產養殖場、鹽田等)面積63.45萬公頃。東營、濰坊、煙臺、濱州、濟寧、青島、威海7市濕地面積均超過10萬公頃,7市濕地面積占全省濕地面積的82.58%,是我省濕地集中分布區域。

            我省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功能強大,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是全省濕地維持著230億噸淡水,保存了全省2/3以上的淡水資源,是淡水安全的生態保障。

            二是全省濕地中有高等植物111科389屬684種;高等脊椎動物699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2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55種。濕地中生活著全省44%的野生物種,是名副其實的“物種基因庫”。

            三是濕地凈化水質功能十分顯著,每公頃濕地每年可吸收固定1000多公斤氮和130多公斤磷,為降解污染發揮了重要的生態功能。

            四是全省濕地儲存了約10.8億噸碳,占全省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的35%。研究表明,全省濕地每年創造直接價值1592.7億元,間接價值215.9億元,平均每公頃濕地每年創造價值10.4萬元。

            近年來,我省加大對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恢復力度,全省建立濕地公園200余處,其中國家級濕地公園68處(已有31處通過驗收),省級濕地公園134處,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濕地生態保護網絡,納入保護體系的濕地面積74.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45%。有效地保護了我省60%的濕地野生動物種群、80%的濕地高等植物群落和20%的濕地生態系統。同時,通過在一些關鍵地區實施濕地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逐步形成了濱海、湖泊、河流等多種濕地類型的保護和恢復的示范模式,對重要濕地生態保護和恢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黃河三角洲、南四湖被納入國際重要濕地,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濕地”。2018年10月,在第十三屆國際濕地公約組織締約方大會上,我省東營市被授予國際濕地城市稱號。

            今年我省將深入實施濕地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鄉村小微濕地保護,力爭到2020年濕地保護率提高到70%以上,嚴格濕地用途監管,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