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建設生態文明 林草人重任在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3-12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連日來,參加兩會的林業和草原系統代表委員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表示要持續開展林業和草原生態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自己的努力。

            學習了總書記的講話,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就是,“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

            劉東生說,當前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這其中雖有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資源短缺、創新不足等矛盾凸顯的多重影響,但也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求變的結果。過去,我們的經濟發展偏重于生產型投資,見效快。但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主動調結構、惠民生、重生態、應對氣候變化。就拿生態建設的投入來說,2018年中央對林業的投資近1300億元;20年前,1998年中央財政投資是71億元;30年前,1988年中央林業投資是5億元。可以看出,中央對生態建設的投入穩步提升,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建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僅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黨中央、國務院主動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作為生態建設者,我們更應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

            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守攻說,林草協調發展需要科技支撐,協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需要科技助力。治理內蒙古“一湖兩海”需要科學合理調配水資源,加強水污染治理,強化濕地恢復和保護,恢復水生生態系統。北方地區降雨量小,在發展種植業過程中,要選育節水型作物品種,研發節水型培育模式;在防護林體系建設中,要貫徹喬灌草結合的結構模式。這些都對林業科研提出了新挑戰。要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林草科技不能缺位,要為建設祖國北疆的綠色長城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審議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關切地詢問了內蒙古國有林區林業職工轉崗以后的生產生活情況。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大興安嶺滿歸林業局北岸林場第七小隊工隊長周義哲深受感動、倍感溫暖。他說:“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林區職工的工作由木材生產轉為生態保護,通過國家生態補償和產業轉型,2013年-2017年,林業工人的工資平均每年增幅達10%。我們從平房搬進了樓房,林子也恢復得越來越好了。我們一定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的風景線。”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市原山林場黨委書記孫建博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的重要論述,是對林草人的鼓舞和要求。孫建博建議,推進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建設,加快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

            “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越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讓人民群眾既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中國林科院首席專家楊忠岐表示,內蒙古是礦產資源大省,在發展過程中更應注重提質增效和轉型換代,要在保護好生態的前提下,有限度、有計劃地實施礦產資源開發。在強調保護生態的同時,也應注重修復因歷史原因破壞的森林和草原。要科學造林、以水定綠,有效提升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質量。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草原監督管理局局長助理陳良說,我們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要把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與綠色發展結合起來,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思想的指導下,重點修復草地、家畜、人和諧發展的草原生態系統,讓草原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只有生態好轉,牧民才能富裕。”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阿巴嘎旗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認為,保護草原生態,需要提高牧民生態意識。近些年,他致力于向牧民傳授少養精養理論,即少養羊、多養牛。按照這套理論操作,不僅成本低、收入高、勞動強度低,還能有效保護生態。

            塞罕壩機械林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北曼甸林場場長張利民說,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指示,遵循生態系統內在的機理和規律,繼續推進塞罕壩森林、草原、濕地的系統治理和保護,繼續發揚“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一代接著一代干、一錘接著一錘敲,筑牢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綠色屏障。

            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知識產權辦公室主任馬全林表示,聽了總書記的講話特別振奮。甘肅、內蒙古是防沙治沙的前沿陣地,要為構筑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作出努力。

            “要實現生態的系統修復,應效仿現有的商品指數、股票指數等,設立生態指數。”全國政協委員、蒙草生態董事長王召明建議,建立包括自然指數、生態價值指數和環境指數在內的生態指數體系,為各地方政府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提供決策依據。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生態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覃建寧說,廣西是老、少、邊、山、窮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國土空間格局,以及后發展、欠發達的區情,決定了廣西既有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繁重任務,也有擴大環境容量、提高環境承載、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責任。我們將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保護好綠水青山,守護住生態紅線。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