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優化布局美、生態宜居環境美、鄉土特色風貌美、業新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諧風尚美、改革引領發展美……走進永嘉大地,一個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如一顆顆璀璨奪目的珍珠鑲嵌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讓人眼前一亮,心生羨慕。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近日,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命名2018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縣的通知》,永嘉縣獲評2018 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縣,成為溫州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區。
規劃先行、鄉村處處是風景
2018年,按照“村點出彩、沿線美麗、全域提升”的標準,我縣編制了以打造“一廊四線”為重點的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規劃,按照“主支結合,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的思路,對“村、鎮、線”實行分類施策、統籌推進,真正實現了“一處美”“一時美”向“一片美”“持久美”提升。同時,我縣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歷史性機遇,以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創建為主抓手,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實現了美麗創建全域提升的顯著效果,成為全市唯一的全國“兩山”發展百強縣。
在空間優化布局下,我縣全力實施省級精品村建設,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標準,聯動推進美麗庭院打造、村莊“四頭”建設,成功打造了82個市級美麗鄉村精品村,其中坦頭村、大元下村、埭頭村等10個村被評為省級特色精品村;成功培育A級景區村莊238個,其中3A級12個,2A級47個,花漫源頭、水彩前溪、甌窯小鎮等一批“網紅”精品村落聲名遠揚;完成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一般村)建設19個,成功培育了芙蓉、蒼坡、林坑等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和中國景觀村落,特別是開創了全省古村落“整村置換、村企合作”開發模式的先河,給全國古村落保護開發提供了借鑒路徑。
同時,我縣以美麗鄉村示范鄉鎮建設為主載體,全面實施“規劃提升”“環境提升”“產業提升”“服務提升”“文化提升”五大工程,成功創建巖頭鎮、沙頭鎮、大若巖鎮、鶴盛鎮等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鎮,培育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1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1個,巖頭鎮還被評為“長三角最美鄉村”“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鎮”。同時,打破鄉鎮之間的區劃限制,把山區鄉鎮分成五個“生態型、產業型、功能型”組團,按照“一組團一特色、一鄉鎮一精品”的思路,打造了南陳溫泉、福地養生、休閑旅游、特色農業等一批特色小鎮項目。
萬村整治、生態宜居新農村
我縣堅持把高壓整治環境污染、改善城鄉生態環境作為推動美麗鄉村創建的重要舉措,統籌抓好問題整治、長效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新農村。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已完成建設農村生活治理設施村534個,建成并投用日處理能力30噸及以上標準化運維設施10個。全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建制村覆蓋率達到100%,已累計建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四分四定”體系的建制村788個,覆蓋率達87%。近兩年,全縣已累計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23.1399萬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98.15%,建設與提升A級以上旅游廁所30座。
2018年,永嘉共建設美麗田園11570畝,清理田間垃圾2400余噸,完成無房戶、危房戶報批1499戶,完成率達到187%,在116個村居推廣應用市場化保潔模式,實現保潔和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共開展垃圾分類宣講培訓150余場,培訓人數15200余人,發放宣傳冊31400余份。同時,創新推出“示范村”、“最臟村”評選活動,評出示范村30個,曝光最臟村110個村,發揮了明顯的觸動作用。另外,我縣以風景線提標升級為目標,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主抓手,謀劃實施“一廊四線”五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巖坦楠溪古韻示范帶在全市率先完成。
與此同時,我縣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不斷釋放農村發展新動能,努力做好產業植入文章,真正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全面提升農村發展的競爭力。截至目前,全縣建成省市級農家樂特色村8個、星級農家樂161家、特色民宿230家,成為全國首批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區。以政府搭臺、市場運作的方式,采取PPP模式引入民營資本,在全國率先建立市場化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目前,平臺累計完成交易1105宗、交易金額達到9.36億元,均位居溫州市第一,成為了全省市場化運轉最規范、會員單位最多、業務范圍最廣、服務能力最優的縣級農村產權服務中心。
千村示范、共建共享惠民生
我縣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創意農業、文旅產業、農事體驗等多種業態,成功打造全省唯一的百丈瀑“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全市唯一的楠溪源頭省級田園綜合體,成為全市唯一的國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2018年,全縣實現接待游客數達1040.3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20.04億元,同比均增長23.93%和29.47%。目前,全縣“淘寶村”總數達到25個、農村電商服務點達到586個,帶動就業1100多戶4300多人。
在經濟薄弱村轉化方面,我縣創新推出產權置換、異地置業等六條致富路徑,打造了勞務型協議、輸造型讓渡、示范型物業等“三大造血型項目”,有力推動了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現25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轉化、完成率全省第1,所有村居經營性收入超過5萬元、完成率全市第1,成功舉辦省市兩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現場會,省委車書記在省委常委會上專門表揚永嘉東爐村西爐村抱團消薄的做法。去年,481個集中開工項目,帶動村集體增收2877萬元,年收入超百萬村達71個。
當前,我縣正以全面推進“一帶兩城五組團”發展布局為引領,重點實施鄉村振興“五大雙百”行動,通過“百個農業企業提質,百家精品民宿培育”行動、“百個景區村莊創建,百里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行動、“百名頭雁領飛,百個村莊善治”行動和“百萬收入村數翻番,百個惠民項目建設”行動等五大行動,進一步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全省美麗鄉村樣板、塑造淳樸文明良好鄉風、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水平、實現全體農民幸福共享。
著眼未來,永嘉將圍繞城鄉空間布局更加優化、農村生態環境更加優美、鄉土特色風貌更加彰顯、鄉村新型業態更加豐富、農民群眾生活更加美好,采取“統分結合、點面兼顧,軟硬兼施、建管并重,條塊互動、干群齊抓”的方式,進一步補短板、增優勢,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全面實現“共建共享”的美好目標繼續努力。
“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近日,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命名2018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縣的通知》,永嘉縣獲評2018 年度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縣,成為溫州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區。
規劃先行、鄉村處處是風景
2018年,按照“村點出彩、沿線美麗、全域提升”的標準,我縣編制了以打造“一廊四線”為重點的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規劃,按照“主支結合,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的思路,對“村、鎮、線”實行分類施策、統籌推進,真正實現了“一處美”“一時美”向“一片美”“持久美”提升。同時,我縣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歷史性機遇,以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創建為主抓手,聚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實現了美麗創建全域提升的顯著效果,成為全市唯一的全國“兩山”發展百強縣。
在空間優化布局下,我縣全力實施省級精品村建設,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標準,聯動推進美麗庭院打造、村莊“四頭”建設,成功打造了82個市級美麗鄉村精品村,其中坦頭村、大元下村、埭頭村等10個村被評為省級特色精品村;成功培育A級景區村莊238個,其中3A級12個,2A級47個,花漫源頭、水彩前溪、甌窯小鎮等一批“網紅”精品村落聲名遠揚;完成省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一般村)建設19個,成功培育了芙蓉、蒼坡、林坑等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和中國景觀村落,特別是開創了全省古村落“整村置換、村企合作”開發模式的先河,給全國古村落保護開發提供了借鑒路徑。
同時,我縣以美麗鄉村示范鄉鎮建設為主載體,全面實施“規劃提升”“環境提升”“產業提升”“服務提升”“文化提升”五大工程,成功創建巖頭鎮、沙頭鎮、大若巖鎮、鶴盛鎮等4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鎮,培育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鎮1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1個,巖頭鎮還被評為“長三角最美鄉村”“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鎮”。同時,打破鄉鎮之間的區劃限制,把山區鄉鎮分成五個“生態型、產業型、功能型”組團,按照“一組團一特色、一鄉鎮一精品”的思路,打造了南陳溫泉、福地養生、休閑旅游、特色農業等一批特色小鎮項目。
萬村整治、生態宜居新農村
我縣堅持把高壓整治環境污染、改善城鄉生態環境作為推動美麗鄉村創建的重要舉措,統籌抓好問題整治、長效管理、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新農村。據不完全統計,全縣已完成建設農村生活治理設施村534個,建成并投用日處理能力30噸及以上標準化運維設施10個。全縣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建制村覆蓋率達到100%,已累計建成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四分四定”體系的建制村788個,覆蓋率達87%。近兩年,全縣已累計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23.1399萬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98.15%,建設與提升A級以上旅游廁所30座。
2018年,永嘉共建設美麗田園11570畝,清理田間垃圾2400余噸,完成無房戶、危房戶報批1499戶,完成率達到187%,在116個村居推廣應用市場化保潔模式,實現保潔和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共開展垃圾分類宣講培訓150余場,培訓人數15200余人,發放宣傳冊31400余份。同時,創新推出“示范村”、“最臟村”評選活動,評出示范村30個,曝光最臟村110個村,發揮了明顯的觸動作用。另外,我縣以風景線提標升級為目標,以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主抓手,謀劃實施“一廊四線”五條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巖坦楠溪古韻示范帶在全市率先完成。
與此同時,我縣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不斷釋放農村發展新動能,努力做好產業植入文章,真正實現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全面提升農村發展的競爭力。截至目前,全縣建成省市級農家樂特色村8個、星級農家樂161家、特色民宿230家,成為全國首批民宿產業發展示范區。以政府搭臺、市場運作的方式,采取PPP模式引入民營資本,在全國率先建立市場化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目前,平臺累計完成交易1105宗、交易金額達到9.36億元,均位居溫州市第一,成為了全省市場化運轉最規范、會員單位最多、業務范圍最廣、服務能力最優的縣級農村產權服務中心。
千村示范、共建共享惠民生
我縣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創意農業、文旅產業、農事體驗等多種業態,成功打造全省唯一的百丈瀑“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全市唯一的楠溪源頭省級田園綜合體,成為全市唯一的國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2018年,全縣實現接待游客數達1040.3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20.04億元,同比均增長23.93%和29.47%。目前,全縣“淘寶村”總數達到25個、農村電商服務點達到586個,帶動就業1100多戶4300多人。
在經濟薄弱村轉化方面,我縣創新推出產權置換、異地置業等六條致富路徑,打造了勞務型協議、輸造型讓渡、示范型物業等“三大造血型項目”,有力推動了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現25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轉化、完成率全省第1,所有村居經營性收入超過5萬元、完成率全市第1,成功舉辦省市兩級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現場會,省委車書記在省委常委會上專門表揚永嘉東爐村西爐村抱團消薄的做法。去年,481個集中開工項目,帶動村集體增收2877萬元,年收入超百萬村達71個。
當前,我縣正以全面推進“一帶兩城五組團”發展布局為引領,重點實施鄉村振興“五大雙百”行動,通過“百個農業企業提質,百家精品民宿培育”行動、“百個景區村莊創建,百里美麗鄉村風景線建設”行動、“百名頭雁領飛,百個村莊善治”行動和“百萬收入村數翻番,百個惠民項目建設”行動等五大行動,進一步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全省美麗鄉村樣板、塑造淳樸文明良好鄉風、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水平、實現全體農民幸福共享。
著眼未來,永嘉將圍繞城鄉空間布局更加優化、農村生態環境更加優美、鄉土特色風貌更加彰顯、鄉村新型業態更加豐富、農民群眾生活更加美好,采取“統分結合、點面兼顧,軟硬兼施、建管并重,條塊互動、干群齊抓”的方式,進一步補短板、增優勢,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全面實現“共建共享”的美好目標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