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前召開的全省春季造林綠化和森林草原防火電視電話會上獲悉,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今年我省將高質量完成營造林1000萬畝。
今年,我省將重點實施“2234”工程,即“兩山”“兩翼”“三環”“四沿”造林攻堅。
“兩山”即太行山、燕山綠化。我省將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因地施策、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全面構建防護林體系。
“兩翼”即雄安新區和冬奧賽區及張北地區綠化。我省將以建設“千年秀林”為重點,按照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要求和“先植綠、再建城”理念,依托河淀水系和交通干線,統籌規劃大規模片林、綠帶綠廊、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和街景綠地,加快形成“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格局。同時,深入貫徹“綠色辦奧”理念,堅持場館與景觀相協調、文化與綠化相融合,加快賽區周邊造林綠化,確保到2022年張家口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崇禮賽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0%。
“三環”即環首都、環城市、環村鎮。針對這些地區森林覆蓋率低、生態功能弱等情況,我省將通過建設城郊綠地、連片森林,實施退耕還湖(濕),拓展生態空間,擴大環境容量,構建綠屏相連、綠廊相通的生態格局。
“四沿”即沿壩、沿海、沿路、沿河。我省將加強城市綠化、村莊綠化、校園綠化、礦區綠化、營區綠化、平原綠化,讓群眾直觀感受到造林綠化成果,享受更多生態產品。
今年,我省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推進“以獎代補”“先造后補”資金補助,對示范園、龍頭企業、林農合作社、造林大戶等進行獎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鼓勵采取PPP、設立基金等融資模式,引導個人、集體、社會組織、民企、國企、外企等資金投入,積極探索適應省情的林業碳匯開發和交易模式,強有力地開展碳匯造林。
近日,省住建廳印發《2019年河北省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要點》提出,今年我省城市將植樹1000萬株,新增城市綠地3000公頃,新建、提升公園游園100個,創建省級園林式單位、小區、街道100個(條),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縣城)5個左右,扎實推動城市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
大力增加城市綠量。高標準實施新城區綠化,同步彌補老城區綠量,提升總體綠量,均衡綠地布局。加強公園、道路綠地建設,因地制宜建設社區公園、街景公園、街旁綠地、體育公園等,增加慢行、健身、休閑綠色活動空間。謀劃建設城市戰略綠地,建設有一定規模的風景林地、郊野公園、環城林帶等,強化主城區和衛星城間的綠色連接,提高城市生態支撐能力。開展植樹增綠活動,大力推進園林綠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庭院,持續推進宜居共享。
努力提升綠地品質。堅持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城市綠地,提升園林藝術水平,增強綜合服務能力。加大省級園林式單位、小區、街道和星級公園創建力度,加強園林綠地養護管理,實施老舊小區園林化改造,建設精品綠地。完善公園服務、健身、環衛等設施,豐富文化內涵,提高游憩舒適度和觀賞度。高標準實施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功能完善、串聯成網的綠道綠廊體系。實施河湖水系生態化改造,營造水綠交融、綠樹成蔭的優美景觀。
持續加強綠地成果保護。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切實履行好綠地監管責任。加快劃定永久性綠地,把規模較大、有重要影響的城市綠地納入永久保護范圍。強化多部門協調聯動,加大各類巡查力度,嚴厲打擊毀綠占綠行為。嚴格履行各類審批程序,從嚴掌握砍伐、移植樹木或占用綠地的審批,嚴禁設立私人會所,確保公園公益屬性。增加城市綠地養護資金投入,加強對黃頂菊、美國白蛾等外來入侵物種的生物防治。
抓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繼續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落實好屬地責任制,確保每株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推進古樹名木后備資源保護工作。加強日常巡查管理,及時了解古樹名木現狀,更新古樹名木信息。加強京津冀協作,開展古樹名木基因庫建設與科研工作。組織對瀕危、病弱古樹名木進行復壯。
今年,我省將重點實施“2234”工程,即“兩山”“兩翼”“三環”“四沿”造林攻堅。
“兩山”即太行山、燕山綠化。我省將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因地施策、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林果產業,全面構建防護林體系。
“兩翼”即雄安新區和冬奧賽區及張北地區綠化。我省將以建設“千年秀林”為重點,按照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要求和“先植綠、再建城”理念,依托河淀水系和交通干線,統籌規劃大規模片林、綠帶綠廊、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和街景綠地,加快形成“一淀、三帶、九片、多廊”的生態空間格局。同時,深入貫徹“綠色辦奧”理念,堅持場館與景觀相協調、文化與綠化相融合,加快賽區周邊造林綠化,確保到2022年張家口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0%,崇禮賽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0%。
“三環”即環首都、環城市、環村鎮。針對這些地區森林覆蓋率低、生態功能弱等情況,我省將通過建設城郊綠地、連片森林,實施退耕還湖(濕),拓展生態空間,擴大環境容量,構建綠屏相連、綠廊相通的生態格局。
“四沿”即沿壩、沿海、沿路、沿河。我省將加強城市綠化、村莊綠化、校園綠化、礦區綠化、營區綠化、平原綠化,讓群眾直觀感受到造林綠化成果,享受更多生態產品。
今年,我省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推進“以獎代補”“先造后補”資金補助,對示范園、龍頭企業、林農合作社、造林大戶等進行獎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鼓勵采取PPP、設立基金等融資模式,引導個人、集體、社會組織、民企、國企、外企等資金投入,積極探索適應省情的林業碳匯開發和交易模式,強有力地開展碳匯造林。
近日,省住建廳印發《2019年河北省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要點》提出,今年我省城市將植樹1000萬株,新增城市綠地3000公頃,新建、提升公園游園100個,創建省級園林式單位、小區、街道100個(條),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縣城)5個左右,扎實推動城市園林綠化高質量發展。
大力增加城市綠量。高標準實施新城區綠化,同步彌補老城區綠量,提升總體綠量,均衡綠地布局。加強公園、道路綠地建設,因地制宜建設社區公園、街景公園、街旁綠地、體育公園等,增加慢行、健身、休閑綠色活動空間。謀劃建設城市戰略綠地,建設有一定規模的風景林地、郊野公園、環城林帶等,強化主城區和衛星城間的綠色連接,提高城市生態支撐能力。開展植樹增綠活動,大力推進園林綠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庭院,持續推進宜居共享。
努力提升綠地品質。堅持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建設城市綠地,提升園林藝術水平,增強綜合服務能力。加大省級園林式單位、小區、街道和星級公園創建力度,加強園林綠地養護管理,實施老舊小區園林化改造,建設精品綠地。完善公園服務、健身、環衛等設施,豐富文化內涵,提高游憩舒適度和觀賞度。高標準實施城市道路綠化,建設功能完善、串聯成網的綠道綠廊體系。實施河湖水系生態化改造,營造水綠交融、綠樹成蔭的優美景觀。
持續加強綠地成果保護。嚴格實施城市綠線管制制度,切實履行好綠地監管責任。加快劃定永久性綠地,把規模較大、有重要影響的城市綠地納入永久保護范圍。強化多部門協調聯動,加大各類巡查力度,嚴厲打擊毀綠占綠行為。嚴格履行各類審批程序,從嚴掌握砍伐、移植樹木或占用綠地的審批,嚴禁設立私人會所,確保公園公益屬性。增加城市綠地養護資金投入,加強對黃頂菊、美國白蛾等外來入侵物種的生物防治。
抓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繼續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落實好屬地責任制,確保每株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推進古樹名木后備資源保護工作。加強日常巡查管理,及時了解古樹名木現狀,更新古樹名木信息。加強京津冀協作,開展古樹名木基因庫建設與科研工作。組織對瀕危、病弱古樹名木進行復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