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河南鶴壁:全域植綠 成為廊道綠化名副其實的“主力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4-23  來源:大河網  
             鶴壁市林業局以“全域植綠、綠滿鶴壁”為目標,以高速高鐵、國道省道、南水北調、淇河等重要廊道綠化為重點,全面實施太行山綠化、森林鄉村等國土綠化建設工程,著力打造獨具鶴壁特色的林業生態體系。截至3月25日,完成人工造林12.2萬畝,占全市造林任務的96%,占省下達造林任務10.43萬畝的117%。

            政府主動作為,綠化才有了保障。鶴壁市政府把市級林業專項預算資金提高了1.5倍,統籌亞行貸款、山水林田湖草、造林補貼、美麗鄉村等專項資金支持綠化建設;每年列支不少于1000萬元專項資金,對完成國土綠化質量高的縣區和單位進行獎補。各縣區政府把冬春造林作為工作重中之重,組建由紀檢、財政部門參與的苗木產地訂購小組,保障苗木快速到位。各鄉鎮(辦事處)全面實施規劃建設,不留綠化死角,確保了國土綠化的快速推進。

            社會積極參與,綠化才有了動力。鶴壁市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國土綠化工作,投資林業項目的企業、合作社越來越多,僅去冬今春,就招引企業20家,投入近3億元,以林苗一體或國儲林形式完成12條廊道綠化,成為廊道綠化名副其實的“主力軍”。在淇河上游的淇濱區上峪鄉安樂洞、朔泉村,河南銀杉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流轉土地1700余畝,種植大規格銀杏、紅豆杉、櫻花等20萬株,在帶來生態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該基地聘用農民工120名,其中貧困村民87名,每人年收入2萬元以上。

            鶴壁市以廊道綠化為重點,完善生態屏障功能。堅持“有路必有樹,有路必是林蔭路”,按照一路一景、立體配置、三季花開、四季常綠的標準,加快推進鶴濮高速、京港澳高速、京廣高速等綠化工程,著力打造綠蔭如織的道路廊道綠化網絡;河流兩側綠化方面,以淇河、南水北調十字交叉河道為骨架,衛河、湯河、共渠等為脈絡,豐富綠化內容、提升綠化層次,著力打造綠樹夾岸、林水相依的河流廊道綠化網絡。目前,已完成國、省干道和南水北調等骨干廊道綠化344公里、3.95萬畝,占目標任務的107.3%,綠色生態屏障雛形基本形成。

            在節點景觀方面,鶴壁市堅持綠化和景觀化并舉,對城市街頭綠地、道路拐角、單位(社區)入口等部位以景觀石、景墻、廊架、造型樹等為主景,大量配置竹子、雪松等植物改善城區四季景觀;在城鄉接合部及鄉鎮、村落周圍實施拆違建、清垃圾、建綠地行動,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在國省道路、縣鄉道路、河流溝渠交叉口以及村口、巷口等節點處因地制宜建設各具特色的景觀綠地、園林小品。全市共提升改造和新建節點綠地1000余處,增加園林小品500多個,栽植黑松、櫻花等造型樹5000余株,栽植竹子、紅葉石楠等常綠植物100萬余株。同時,以亮點工程為帶動,提升“六化”建設水平。要求每個縣區結合實際規劃不少于3個亮點精品工程重點打造。目前已打造淇縣地谷嶺、淇濱區安樂洞等6處山區綠化,淇濱區桑園等5個森林特色小鎮,??h王莊、淇縣秦街等50個森林鄉村以及百余個花園式單位等亮點精品工程。

            全域植綠、綠滿鶴壁。僅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兩次義務植樹活動,鶴壁市就有60余萬人次參加,植樹300余萬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