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井子遺址是全國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為完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遺址,也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的土質城堡,2009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評為“2009年度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如今,紅山區建成了國內首家以氣膜為建筑材料的遺址類博物館。博物館充分結合多媒體展陳技術,讓游客更加直觀、全面、立體地了解二道井子遺址和夏家店下層文化。2018年底正式開館,迄今為止,已經接待游客近1萬人次,其中還包括許多國際友人。
近年來,紅山區作為中心城區,食、住、行、游、購、娛各項旅游功能要素日趨完備,旅游業拉動效應顯著增強,受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全市旅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逐漸凸顯。紅山區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文化底蘊豐厚,區內5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匯聚了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魏家窩鋪文化聚落遺址、麒麟山古生物化石保護區、蜘蛛山遺址等多處古代文化遺址遺跡。該區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已經引起人們關注的二道井子遺址博物館,不僅提升了紅山區的文化建設水平,還拉動了周邊地區的旅游產業發展。從博物館出來,沿著赤新旅游公路驅車不到十分鐘,就來到了三道井子村的德龍山莊,經營者于曉佳正在計算農家樂的收入情況:“自從這條旅游公路修好后,來山莊就餐的游客明顯增多,現在平均每天都得三桌左右。”
隨著農村環境不斷改善和基礎條件好轉,紅山區依托特色鮮明的鄉村文化資源優勢以及四通八達的交通優勢,著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業休閑文化旅游品牌,紅山文化博物館、道谷南山休閑養老度假中心等文化旅游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紅山區立足區位優勢,緊抓旅游業大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實施了赤新旅游公路、旅游廁所、旅游驛站等旅游公共服務項目,旅游接待場所明顯增加,旅游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旅游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逐年上升。
紅山區還以重大節日、重要節點為契機,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構建特色文化品牌,吸引游客前來參觀游玩。積極開展非遺保護工作,培育了布貼畫手工坊、紅山剪紙課堂、書畫社、京劇社、蒙古族紙藝傳承基地等社區(村)傳統文化品牌,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同時,進一步推動了紅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
截至2018年10月底,紅山區接待旅游人口256.2萬人次,旅游收入51.3億元,分別增長17.5%和7.5%。“接下來,紅山區還將繼續在提升文化旅游的檔次和品質上下功夫,以實現文化旅游‘質’和‘量’的雙重突破,從而提升文化旅游產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加速打造文化休閑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步伐。”紅山區文體旅游局局長王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