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地處長江上游的重慶,如何用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日前,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辛世杰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在加強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和修復上做好表率,在持續改善長江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質量上做好榜樣,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在加強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和修復上做好表率
重慶日報: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提出了發揮“三個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貫徹落實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這一重要指示要求,市生態環境局將如何發力?
辛世杰: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是習近平總書記交辦給重慶的重大政治任務,是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抓手,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是滿足人民群眾期盼的重要實踐。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嚴格按照市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領導小組(擴大)會議部署,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我們將在加強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和修復上做好表率,在持續改善長江三峽庫區生態環境質量上做好榜樣,在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上做好引領,在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協同發展上做好帶動,在保障長江生態環境安全上做好標桿,在深化和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上做好試點,將突出問題導向,下大力氣解決污水偷排直排問題,下大力氣解決影響長江岸庫的污染問題,下大力氣解決自然保護區問題,下大力氣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下大力氣解決垃圾分類問題,下大力氣解決環保設施和管理短板問題,下大力氣鞏固藍天保衛戰的成果,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作用。
全市生態環境系統正積極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千方百計推動重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探索新的制度和措施來應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重慶日報: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在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及深化改革方面有哪些舉措?
辛世杰: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改革既是生產力,也是驅動力,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既要把過去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堅持好、實施好,也要不斷深化改革,探索新的制度和措施來應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一是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制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年度任務推進方案,修訂《重慶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工作推進制度》。
二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推行審批承諾制,加強對區縣審批項目調度和指導,優化流程、壓縮時限。
三是開展環境信用評價,完善市級公共信用平臺,健全環保信用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
四是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圍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初步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體系。
五是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將主城九區(含兩江新區)納入全國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出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六是推動環境領域市場機制創新,繼續深化區域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實施排污權交易,服務企業同步減污減碳。
七是構建環境全民共治體系,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負重前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重慶日報:污染防治攻堅戰已進入決勝的關鍵時期,重慶將如何確保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辛世杰:今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最關鍵一年,我們唯有負重前行、咬緊牙關、爬坡上坎,才能贏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最后勝利,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是要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實施“碧水行動”。按照市委、市政府整治污水偷排偷放行為專項行動的要求,將于年內重點檢查工業企業、城市及鎮街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工業聚集區等,對無污染治理設施直排污水、超標排放污水等8種違法排放行為進行重點打擊。全力做好生態環境部在重慶開展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于12月底前完成“排查、監測、溯源、整治”4項重點任務。
二是要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藍天行動”,強化“四控兩增”措施。今年要嚴格控制交通污染,推廣純電動公交車,嚴格執行國六新車等六項新標準,實施高排放車輛限行;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完成80臺共516蒸噸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23家玻璃企業脫硝除塵、22家重點行業企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嚴格控制揚塵污染,突出施工工地“紅黃綠”分級管控和道路精細化保潔,加強堆場、碼頭揚塵管控;嚴格控制生活污染,實施3500家餐飲業和公共機構食堂油煙整治,專項整治露天燒烤、露天餐飲;增強監管能力,加強考核扣分等措施,增加國控點考核權重;增強科研能力,突出發揮科研團隊作用,精準分析污染組分,精準應對污染。
三是要推進凈土保衛戰,深入實施“田園行動”。要推進污染土壤治理修復示范和風險管控,加快建成一批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實施廢鉛蓄電池污染防治專項行動,開展廢鉛蓄電池收集轉運試點,落實重金屬總量減排措施。
四是要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深入實施“綠地行動”,推進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建設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同時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和“綠盾2019”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
五是要加強噪聲污染防治,深入實施“寧靜行動”。要開展噪聲擾民專項整治,嚴格執行夜間作業審核和公示制度。
巴南區完成1000余家“散亂污”企業整治
7月3日,記者從巴南區生態環境局獲悉,自去年8月啟動“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工作以來,該區采取“關停取締一批、整治規范一批、搬遷整合一批”的方式,對轄區內“散亂污”企業進行分類整治,目前已完成全部1424家“散亂污”企業整治工作。
巴南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巴南區委、區政府出臺了《巴南區“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街鎮對轄區內的“散亂污”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拉網式排查,摸清底數。
自去年8月“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工作啟動以來,巴南區各鎮街初步排查并篩選核查出“散亂污”企業1424家,其中工業企業828家(家具行業227家、食品加工行業33家、其他568家)、汽修單位117家、畜禽養殖93家、洗車場123家、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單位263家。
隨后,巴南區成立了7個聯合執法組,會同各鎮街對摸底排查情況進行研判,按照“關停取締一批、整治規范一批、搬遷整合一批”的原則提出分類處置要求,確定關停取締企業686家,規范整治企業538家,搬遷整合企業30家。
在此基礎上,巴南區建立“散亂污”企業整改臺賬,進行逐一整改銷號,采取宣傳教育、下達整改通知書、集中清理三步走方式開展整治,已累計實施處罰56件,立案調查91件,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58家,完成規范整治49家,完成搬遷整合1家。
截至目前,巴南區已拆除“散亂污”企業違規、違章建筑廠房52宗,面積91665平方米。下一步,巴南區將加快推進“散亂污”企業使用的違規、違章建筑的依法拆除工作,徹底清除“散亂污”企業滋生土壤。
另外,巴南區將加強后續管理,鞏固“散亂污”企業整治成效。6月26日,巴南區“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工作組在開展整治工作“回頭看”時,就在南泉街道金古村發現了一處無相關資質的再生資源回收點。回收點內大量塑料垃圾肆意堆放,散落的垃圾碎屑滿地,還有不少煙頭,不僅影響周邊環境還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工作組立即對該回收點開展了聯合執法,責令其停止違法經營并依法接受進一步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