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青海果洛州:在4200米高原的生態與發展共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7-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其境內有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瑪卿山,主峰阿尼瑪卿峰海拔6282米,終年積雪;有相傳是果洛諸部落發祥地、被譽為果洛草原神山的年寶玉則峰(屬巴顏喀拉山);境內也有古稱柏海神湖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及其美麗動人的藏漢聯姻歷史故事;有拉加、白玉、查郎等名剎古寺和人文景觀;有當年紅軍長征時在果洛留下的革命足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果洛州全境被列入全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

      日前,筆者走訪了果洛州6縣,在鄉村、社區、學校、寺院、產業園區、民營企業等,和各行各業的干部群眾深入交流,了解果洛州建政65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一路走來,動人的故事像五色風幡一樣在果洛隨處可見。65年來,果洛州各族群眾生產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故事深深打動著我們。

      果洛州率先在全省實行15年免費教育,44個鄉鎮實現學前教育全覆蓋,同時所有貧困家庭子女都享受助學補助。牧民的孩子從4歲開始,就可以送入當地寄宿制學校學習,直到高中畢業,全部免費,每年惠及全州3萬多孩子。

      學生都來自周邊牧區牧民家庭,所以全校實行寄宿制。學校實行了藏語、漢語、英語三語教學。在上海的對口支援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校開設了美術、音樂、手工、電腦、棋牌、機器人、3D打印等多個興趣班。

      不管牧民走到哪里,牧長都會定期走訪,把政策和服務送到牧民身邊。達日縣構建了“縣、鄉、村、社、牧業片區”5級牧長制管理機制,以各行政村為基本單位,依據所轄牧民輪牧范圍軌跡劃分了257個牧業片區,在每個輪牧片區內配置片區牧長,從草管員、林管員、寺院民管會等社會基層力量中選聘701名片區牧長,片區牧長擔任12項職責,把服務送到牧民身邊。

       

      在達日縣的綜治中心指揮部,這些數據與黨建、公安、扶貧、民政、生態、衛生、社保、教育、公共設施、河流、水域等各類信息數據實現資源共享共用,使牧區社會治理從傳統應急、靜態管理走向現代化預防、動態治理,“共建共創共享”的全民創建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同時,果洛州還推行州縣領導干部聯縣、聯鄉、聯村、聯寺、聯戶“五聯”制度,全州共有7136名干部結對13775戶牧戶,為59個貧困村、8個后進村、13個維穩村選派了第一書記和扶貧(駐村)干部,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三江源國家公園總布局是“一園三區”,分別是長江源園區、黃河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黃河源園區所在的瑪多縣位于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是萬里黃河流經第一縣,素有“黃河之源、千湖之縣”的美稱。園區包括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個保護分區,面積1.91萬平方公里,涉及黃河鄉、扎陵湖鄉、瑪查理鎮的19個行政村2687戶7411人,占瑪多縣總面積的75%以上。

      要保護環境也要提高牧民收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園區創新建立牧民參與共建機制。按照精準脫貧的原則,先從園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入手,設生態管護公益崗位,3042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占全縣牧民總戶數4329戶的70.3%,戶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牧民群眾由草原利用者轉變為草原保護者。同時,園區還實施濕地保護、湖泊群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歷史遺留環境綜合整治、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等多個項目。通過系統保護,扎陵湖、鄂陵湖湖泊面積分別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濕地面積增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數量由原來的4077個增加到5050個。

      圍繞“江河源”這個最大定位,果洛州近五年來累計投資66億元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城鄉衛生整治工程,發放近20億元生態直補資金惠及14萬牧民,投資50多億元改善貧困地區的水電路和通訊等基礎條件,有的縣無明顯夏季全年供暖,實施異地搬遷、美麗鄉村、人畜飲水、國家電網、光伏電站、通訊塔、通村公路建設,曾經“與世隔絕”的很多村子現如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果洛州實現了城鄉面貌改善、群眾增收、生態保護多贏,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班瑪縣正在著力打造三大扶貧產業園區。金色文化扶貧產業園以藏民俗文化元素為基礎,匯集唐卡繪制、黑陶、木雕和銀器加工,是體現藏民俗文化的民間藝術手工藝扶貧產業園區。綠色農林扶貧產業園主要以班瑪藏雪茶產業為龍頭,輻射帶動當地林下經濟。紅色旅游扶貧產業園借助班瑪獨特的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借助“三色”產業園,班瑪縣輻射帶動全縣6000余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成立于1980年的果洛州藏醫院從建院初期的帳篷醫院發展到現如今集藏醫醫療、科研、教育、文化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甲等藏醫醫院,設有高原性心臟病科、藥浴科、外治科、婦兒科、肝膽科等16個科室,在藏藥研發、古籍文獻整理等方面獲得州級以上榮譽獎項近200項。他們先后研發了367種藏醫藥制劑,其中5種傳統優良方劑取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文號,有103種制劑取得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劑批準文號。藏醫藏藥,是果洛州的一張亮麗名片。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