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西北五省省會城市第一;湟水河城區段實現“清水入城”和景觀提升;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綠色發展公眾滿意度位居全國前列……成績的背后,盡顯西寧“綠色發展本色”。
在建設新時代幸福西寧的進程中,西寧始終把“綠色發展”作為主基調,以“綠色”政策為先導,“綠色”產業優先發展,“綠色”民生優先落實,啟動實施“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等六大建設行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生態優先,幸福西寧的成長坐標
如今,在西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市上下時刻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認識“生態似水、發展如舟”,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幸福西寧的成長坐標,以生態保護優先原則為基本取舍標準,推進產業和城市轉型升級,關停并轉一批高污染企業,在城區停建一批高層商住建筑并實施綠化改造,將甘河工業園區6540畝工業用地用于建設“園博園”,打造海綿城市,加快建設地下綜合管廊,抓好“城市雙修”。人居環境的改善對經濟發展產生明顯促進作用,經濟增速連續三年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占全省經濟總量比重和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升。
綠色發展,百姓獲得感不斷增強
準確把握綠色發展正在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拓展、從靜態保護向動態保護升級、從需求要素向供給要素轉型的趨勢,部署推進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制定出臺《西寧市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促進條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完成35家涉水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取締或責令整改小散亂污企業838家,完成畜禽養殖禁(限)養區劃定和整治,關停拆轉湟水河及其一二級支流500米范圍內66家養殖場(戶)。推動河湖長制管理全覆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4.1%。大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綠水青山·幸福西寧”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以改革思維、方式、手段和機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實施一系列改革方案,單獨成立市委綠色發展委員會,支持其履行職責、發揮作用。出臺實施《西寧市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促進條例》《西寧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規章,建立并推動市環保督察辦公室常態化運行。研究建立全市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強化評價要素的導向性和評價結果運用,有效促進生態環保領域制度條件、法治環境、組織保障、社會氛圍、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