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讓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同向同行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7-30  來源:廣州日報  

      28日,福州、北京、廣州等33個城市代表在福州就保護文化遺產達成一系列共識,并發表《福州宣言》,提出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統籌兼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文化遺產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是科技文化知識與藝術的結合體,是城鄉傳統風貌的真實載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因為城市的有序發展,要靠接續奮斗實現,既不割裂傳統,也不故步自封,發展活力才會競相迸發。今天,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再滿足于高樓大廈、園區廠房的聚集,而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州宣言》的發表,不僅是對這一需要的回應,也同時表明,讓城市留下記憶、留下鄉愁,理應在北京、廣州、福州等歷史文化名城的規劃和建設中,得到切實體現。

      廣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2233年的建城史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在永慶坊,街頭巷尾整飭一新,老街風情愈加濃郁;在南華西街,騎樓“見縫插綠”,成為一道靚麗風景……這些年,廣州堅持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如今,老舊小區改換新顏,“沉睡”的文物被重新“喚醒”,一大批有特色、有口碑的文創店、餐飲店在許多歷史文化街區扎下根來。游人如織、車水馬龍的場景,使這里的繁華更勝往昔。某種意義上,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在保存歷史、保存城市文脈、保存好老城市前進發展的生機活力。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共建人文灣區、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的定位,賦予了廣州文化保護工作以新的使命。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嶺南文化中心地和近現代革命策源地,廣州不但要發揮好毗鄰港澳、文脈相親的優勢,聯合開展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舉辦各類文化遺產展覽、展演活動,保護、宣傳、利用好灣區內的文物古跡、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有責任和義務創新方式方法,利用先進的文化保護理念和手段,為灣區人文精神注入豐富內涵。

      一方面要堅持規劃先行。既重視經濟發展,也重視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保護,是當下城市規劃和建設必須兼顧的兩個方面。怎么做到一手抓發展、一手抓保護,首先得在規劃層面上有所體現。今年以來,廣州先后出臺《廣州市騎樓街保護利用規劃》《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等多個文件,通過對歷史文化資源的梳理、摸排,為保護利用提供科學指導。事實上,只有把“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的理念貫穿始終,我們才能有條不紊把這項工作推向深入。

      另一方面要用好繡花功夫。“繡花”是對工作態度和方法的生動描述。城市更新改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于廣州這座歷史悠久的老城來說更是如此。不管是古建筑的修復、保存,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揚……這些瑣碎繁雜的工作能不能取得成效,取決于態度認不認真、方法細不細致。比如,修復文物要注重對材料、工藝的還原,盡可能不造成“歷史信息”的丟失。再比如,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要重視鄰里街坊的感受,濃濃的人情味沒有丟,老城老街的風貌就不會走樣。

      文化保護人人有責,更需人人有心。盡管全社會對文化保護工作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到了具體工作中,怎么協調好各方需要、顧及各方困難,都少不了共識的達成、共同的參與。為此,我們還要在宣傳引導上加大力度,多出些實招、硬招,動員各方參與,讓這座有魂有根的城市延續其文化魅力,也安放下美好生活。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