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常寧市西嶺鎮。漫山遍野油茶花盛開,清風徐來,幽香陣陣。
當天,西嶺“油茶小鎮”油茶花節熱鬧啟幕,6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油茶文化愛好者齊聚小鎮,近距離感受油茶的魅力。
近年來,“油茶小鎮”通過延長油茶產業鏈、打造油茶品牌,讓油茶產業成為當地興農富民的支柱產業。去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8.12億元,其中油茶產業產值占比達76%。今年以來,全鎮油茶產業產值已近8億元,10月,該鎮獲評全省“油茶小鎮”。
產業鏈條“舒枝展葉”
在當地油茶龍頭企業大三湘的“鮮果現榨”生產線前,一顆顆新鮮茶果從傳送帶進入,經過色選、清洗、剝殼、冷榨、精煉等環節,分別變成鮮茶油、茶籽廢渣漿液和果殼碎料。
“這些油茶籽廢渣漿液,我們可以從中提取茶皂素,用作洗發水、手工皂等天然洗護產品制作。”大三湘負責人周新平介紹。
過去,油茶產業的利潤都集中在“油”上,農民、企業都靠這“一滴油”吃飯。近年來,當地政府和企業不斷在產業鏈擴展上下功夫。
“我們提出從‘一滴油,到一個果、一棵樹、一片林乃至一個產業’的‘五個一’發展規劃。”周新平說,引入“油茶莊園”模式,把土地以數十畝到兩三百畝不等的規模返租給農民,把林地管理和收益真正交還給農民,不斷激發其積極性。
“通過‘油茶莊園’模式,林農們不僅有看管林地的務工收入,還可以獲得林地60%的茶果收益。”西嶺鎮平安村黨總支書記周法文說,今年來,他們村不少村民成了小型油茶莊園主,人均增收超2000元。
西嶺鎮黨委書記劉政兵介紹,不僅油茶籽能榨油,油茶樹的枝、葉、花都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例如從油茶樹葉中提取茶皂素、在油茶花中提煉茶花精油等。
西嶺鎮集中引進“大三湘”“中聯天地”“殷理基”等20余家油茶龍頭企業,鼓勵在“一個果”“一棵樹”上深挖價值,同時在林下套種煙葉、油牡丹、尾參等經濟作物,在林中散養“茶山飛雞”,開挖“一片林”的收益。
“我們還把鄉村旅游、民俗文化體驗等與油茶有機結合,實現產業融合增效。”劉政兵說,今年1至10月,西嶺鎮已吸引游客20余萬人次,帶動全鎮增收4900余萬元。
金字招牌“開花結果”
“茶油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營養元素,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在幾天前的社交電商衡陽峰會上,衡陽市委主要負責人直播為油茶代言,讓“大三湘”“神農國油”“金昌”等衡陽知名油茶品牌再次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
品牌是產品的“門面”,而品牌得靠品質來保障。為確保西嶺茶油品質優良,該鎮在油茶種植上實行統一管理培訓、統一生資服務、統一加工種植銷售和統一品牌運營,擴規模、提質量、鑄品牌。
西嶺鎮還圍繞油茶加工、病蟲害防治、品牌研發等,加大與省林科院、中南林科大、湖南農業大學的產學研合作。尤其在產品標準制定上,西嶺鎮依托《地理標志產品:常寧茶油》——全省首個茶油地方標準,對該鎮茶油及系列產品的成分指標作出規范。
“目前我們標準規定的茶油角鯊烯、甾醇等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含量,遠高于國內其他茶油標準。這就是我們的品牌特色,也是我們的品牌優勢。”西嶺鎮鎮長吳毅勇說。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進一步提升西嶺茶油知名度和美譽度,該鎮加快構建油茶產品交易物流網絡,并依托“互聯網+”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營銷,拓寬油茶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提高油茶產業的綜合效益。
當天,西嶺“油茶小鎮”油茶花節熱鬧啟幕,60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油茶文化愛好者齊聚小鎮,近距離感受油茶的魅力。
近年來,“油茶小鎮”通過延長油茶產業鏈、打造油茶品牌,讓油茶產業成為當地興農富民的支柱產業。去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8.12億元,其中油茶產業產值占比達76%。今年以來,全鎮油茶產業產值已近8億元,10月,該鎮獲評全省“油茶小鎮”。
產業鏈條“舒枝展葉”
在當地油茶龍頭企業大三湘的“鮮果現榨”生產線前,一顆顆新鮮茶果從傳送帶進入,經過色選、清洗、剝殼、冷榨、精煉等環節,分別變成鮮茶油、茶籽廢渣漿液和果殼碎料。
“這些油茶籽廢渣漿液,我們可以從中提取茶皂素,用作洗發水、手工皂等天然洗護產品制作。”大三湘負責人周新平介紹。
過去,油茶產業的利潤都集中在“油”上,農民、企業都靠這“一滴油”吃飯。近年來,當地政府和企業不斷在產業鏈擴展上下功夫。
“我們提出從‘一滴油,到一個果、一棵樹、一片林乃至一個產業’的‘五個一’發展規劃。”周新平說,引入“油茶莊園”模式,把土地以數十畝到兩三百畝不等的規模返租給農民,把林地管理和收益真正交還給農民,不斷激發其積極性。
“通過‘油茶莊園’模式,林農們不僅有看管林地的務工收入,還可以獲得林地60%的茶果收益。”西嶺鎮平安村黨總支書記周法文說,今年來,他們村不少村民成了小型油茶莊園主,人均增收超2000元。
西嶺鎮黨委書記劉政兵介紹,不僅油茶籽能榨油,油茶樹的枝、葉、花都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例如從油茶樹葉中提取茶皂素、在油茶花中提煉茶花精油等。
西嶺鎮集中引進“大三湘”“中聯天地”“殷理基”等20余家油茶龍頭企業,鼓勵在“一個果”“一棵樹”上深挖價值,同時在林下套種煙葉、油牡丹、尾參等經濟作物,在林中散養“茶山飛雞”,開挖“一片林”的收益。
“我們還把鄉村旅游、民俗文化體驗等與油茶有機結合,實現產業融合增效。”劉政兵說,今年1至10月,西嶺鎮已吸引游客20余萬人次,帶動全鎮增收4900余萬元。
金字招牌“開花結果”
“茶油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營養元素,被譽為東方‘橄欖油’!”在幾天前的社交電商衡陽峰會上,衡陽市委主要負責人直播為油茶代言,讓“大三湘”“神農國油”“金昌”等衡陽知名油茶品牌再次走進全國觀眾的視野。
品牌是產品的“門面”,而品牌得靠品質來保障。為確保西嶺茶油品質優良,該鎮在油茶種植上實行統一管理培訓、統一生資服務、統一加工種植銷售和統一品牌運營,擴規模、提質量、鑄品牌。
西嶺鎮還圍繞油茶加工、病蟲害防治、品牌研發等,加大與省林科院、中南林科大、湖南農業大學的產學研合作。尤其在產品標準制定上,西嶺鎮依托《地理標志產品:常寧茶油》——全省首個茶油地方標準,對該鎮茶油及系列產品的成分指標作出規范。
“目前我們標準規定的茶油角鯊烯、甾醇等有益于健康的成分含量,遠高于國內其他茶油標準。這就是我們的品牌特色,也是我們的品牌優勢。”西嶺鎮鎮長吳毅勇說。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進一步提升西嶺茶油知名度和美譽度,該鎮加快構建油茶產品交易物流網絡,并依托“互聯網+”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營銷,拓寬油茶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提高油茶產業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