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技創新如何發展,如何把人才吸引到內蒙古,成為峰會中大家關注的焦點。
引智:“聯絡站”織就全球人才關系網
內蒙古對人才特別是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重視與吸引,北美碩博聯盟秘書長、金融博士彭丁蘭早已經有所感受。
“去年我過來的時候,還在探討內蒙古需要什么、留學生需要什么、需要留學生做些什么?”在第一屆峰會期間,彭丁蘭初步了解了這些之后,就著手對接海內外人才與內蒙古招才引智。今年,她為內蒙古帶來了一支隊伍。
很多人提到內蒙古只知道“老三樣”,留學生了解內蒙古就更少了。“走出去的留學生不多,回來的更少。”依托北美碩博聯盟的平臺,此次,彭丁蘭帶著留學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德國、英國等多個國家的留學生組織負責人代表走進內蒙古,深入了解內蒙古人才政策、產業協同發展現狀。
“原來可能是宣傳不夠,北美碩博聯盟呼和浩特聯絡站(以下簡稱“聯絡站”)的建立,有助于通過北美碩博聯盟散布在全球各地的站點,向更多地區的留學生宣傳內蒙古在招才引智方面的相關政策,以及內蒙古的產業發展需求。”彭丁蘭舉了個例子,加拿大研發智庫與呼和浩特相關部門達成站點落地意向,就離不開“聯絡站”的功勞。
彭丁蘭贊賞的是,內蒙古在招才引智過程中的高效率。
去年,她第一次與楊林任總經理的創客星空孵化器啟動意向,雙方一拍即合,3個月內對方就搭建平臺,邀請包括彭丁蘭在內的不少留學人員、各地人才到內蒙古交流。正是那次峰會,彭丁蘭與內蒙古創業服務機構創客星空談了合作、簽定備忘錄。僅半年,“聯絡站”就建成。“這樣的行動力讓我們愿意有進一步合作的計劃”。
“聯絡站”為內蒙古挖到第一桶“金”,是加拿大研發智庫與內蒙古達成合作落地意向。
“除了做科研課題,還計劃與創客星空聯合建立中加科創中心,由內蒙古提供場地、海外人才政策和企業來華產業對接。”加拿大研發智庫主席、無線通信專業博士趙楊平介紹,創客星空就如同一個翻譯器,“從國外來的企業、項目需要一個既懂內蒙古政策又懂技術的人來做對接,創客星空就是這樣的角色。”
之所以選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這樣的城市建立“聯絡站”,彭丁蘭說,這實際上是一個雙向選擇。“有大量海外人才愿意到依然渴望不同人才結構、不同層次專業人才的地方發展,而這里正是這樣的地方”。
她介紹,通過之前和很多國內其他省市的合作,這兩年在祖國的“雙創”大潮和國家政策大力推動下,很多項目已經落地,很多人才已經落戶,而現有的很多留學生創客的項目大都處于初、中期,很多發達的城市未必適合他們的發展。反而是像呼市這樣的城市,具有后發優勢,不僅能為創業者提供更為可觀的相關扶持,還能借鑒到更多先進經驗,“基礎可能會更牢靠”。
招才:通過學聯負責人向更多留學生傳遞信息
此次“峰會”,吸引到一批擁有海外留學背景的高層次人才的關注。
大家有個類似的感受,內蒙古不具備地緣優勢,不像深圳這些沿海城市,有先天的科研、科創吸引力,內蒙古的產業結構優勢更多依靠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宣傳。
“一些已經回來的海歸學長的宣傳讓我們也更加了解這里各方面的優勢。”彭丁蘭感受到,內蒙古雖然起步晚,但是有后發優勢,國家政策、政府扶持的力度比較大。
“這次到內蒙古,讓我在這里落地項目的想法更堅定了。”從韓國留學歸來的李喆目前在杭州有自己的創業團隊,主要就是基于衛星遙感數據做一些地理信息和遙感信息處理方面的服務。內蒙古在森林防火、農業遙感方面的市場應用前景從去年就吸引了李喆的目光。
回去后,李喆在相關領域進行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次就是帶著更明確的目標過來的。”他希望,能夠找到合適的轉化項目,實現落地。
一年時間,李喆明顯感覺,在內蒙古對接引進的項目和本地的資源優勢結合地更緊密了,這也是他所看重的。除了創新創業的政策扶持,作為初創企業,目前更注重市場前景。企業不可能一直靠政府輸血存活,成熟的市場體系、持續的訂單等才能讓企業持續發展。
李喆期待,在內蒙古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找到更切合公司專業發展的市場需求。
段煉目前擔任西班牙(中國)人文社科學者學人聯合會主席。他則看到了內蒙古特色產業發展與西班牙的契合點。曾經幫助西班牙一些企業推廣牧草種植的他希望,今后能夠為雙方的特色產業對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僅如此,像留學其他國家的學生組織負責人一樣,段煉還把自己了解到的內蒙古招才引智政策、科技產業發展狀況等信息傳遞給身邊更多的留學生,讓更多人了解發展中的內蒙古。
先后在古巴、西班牙留學的艾倫畢業后,本有機會繼續在西班牙讀博,但是,一次參加北美碩博聯盟舉辦的山東“省親行”活動,激發了他到家鄉內蒙古發展的決心。去年,正是在段煉的推介下,艾倫得到內蒙古相關人才引進政策支持,回到內蒙古自治區腫瘤醫院工作。
像他這樣走“人才綠色通道”的,政府不僅給予一定補助,在晉升上,也是一路綠燈,拿到雙碩士學位的艾倫,與國內名校博士生享受同等晉升條件。
平臺:創客星空為內蒙古發展“淘金”
張璐西曾留學澳大利亞、瑞士,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她,目前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名全職公益人。看似科技人才與產業協同創新的交流與她所從事的兒童健康相關的公益事業不相關,但是張璐西此行關注的是,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如何能夠惠及更多老百姓。
“任何一方面的人才都不是固定的,未來發展更多需要復合型人才,我們這種跨界的相互交流、融合、思維的碰撞,能夠更好地幫助高精尖前沿科技通過公益手段或公益思維惠及更多普通老百姓。”張璐西解釋,科技與公益、醫學方面人才的結合,可以迸發出更大的力量,發揮協同作用。
這次與諸多科技人才交流,她發現很多在醫學領域的高科技研發還有一些未落地但是需要試點落地的項目,而公益事業可以很好地配合,推動這些科技項目的落地實施。
張璐西介紹,瑞士是一個全球創新指數連續多年排名第一的國家,在那里,她看到了全世界創新發展最蓬勃的地方,而在目前工作的深圳,她感受到當地招攬人才的力度。到內蒙古交流,張璐西感受到這里對于人才的需求,“內蒙古的人才政策、發展方向,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更加聚焦、精細。”張璐西認為,科技加公益,會給內蒙古的招才引智插上翅膀。
“創客星空就是服務于二次創業、留學生創業等一些企業,為他們匹配社會資源、股權融資、財稅籌劃、項目梳理和人才服務的平臺。”創客星空孵化器總經理、北京星空智慧學院執行院長、內蒙古開發區協會副秘書長楊林介紹,作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創客星空是一家匯聚全球創業資源,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專業服務的創投服務平臺。
她坦言,作為一家民營孵化器能夠做的就是,根據現有人才政策,尋找符合內蒙古優勢產業的企業和人才,多多參與內蒙古產業建設,與當地企業或創新研發交流互動,每年的峰會就是一個集中碰撞思想、對接合作的好機會。同時,在北京設立的星空智慧學院具備挖掘海外人才的優勢,通過人才學院的服務,不斷輸送人才和項目,成為人才服務的窗口。
“此次創客星空與北美碩博聯盟全球基地呼和浩特聯絡站的合作,為今后陸續開展的人才引進與項目輸送奠定了基礎。”楊林談到,接下來,加拿大研發智庫工作站、中加科創中心建設,都會積極分析當地產業優勢,通過人才活動、項目路演、企業科技創新對接,放大此類海外人才組織的全球資源,共享、共生、共贏。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11月1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