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中國方案”——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成就綜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11-1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19年伊始,美國航天局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衛星資料顯示,世界變得越來越綠了。對地球變綠貢獻最大的是中國,因為中國42%的新增綠化面積來自人工植樹造林。

      全球荒漠化以每年7萬平方公里的增幅迅速擴張。中國作為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有荒漠化土地261.16萬平方公里,經過艱苦卓絕的治理,沙化土地面積連年持續縮減。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沙化土地面積平均每年凈減1980平方公里,成為世界生態建設史上的奇跡。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

      眾所周知,城市是尾氣污染的重災區,而森林可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科學研究表明,森林蓄積每生長1立方米,可以吸收1.83噸二氧化碳,放出1.62噸氧氣。城市森林還能削弱熱島效應,有效調節城市氣候。城市森林模仿自然界的森林生態模式,依據城區道路綠化景觀概念規劃,按照植物多樣性的復層種植和多層次種植的配置,科學打造有層次有變化的道路綠化,可產生神奇的生態效果。我們創建森林城市,就是為了還城市一個清潔、健康的“肺”,改善我們生活、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15年前,在關注森林活動組委會的倡議下,全國綠化委員會、原國家林業局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建設活動,由此開啟了我國森林城市建設進程。15年來,我國多個城市通過積極實施一系列城市森林建設工程、濕地修復工程、生態文化建設工程和生態文明教育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城區生態環境。自2004年至今,全國已有貴陽等166個城市先后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近400個城市開展了國家森林城市建設,19個省份開展了省級森林城市建設。按照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的要求,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森林城市;到2025年,我國以森林城市群和森林城市為主的森林城市建設體系將基本建立,全國將建成300個國家森林城市。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關鍵期、攻堅期和重要窗口期。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大背景下,森林城市建設具有特殊意義。我們要深入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探索組織活動的新途徑和新辦法,不斷增強活動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努力開創森林城市建設新局面,為建設美麗中國、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發揮積極作用。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