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泰安市全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11-25  來源:閃電新聞  
       加強可持續生態環境建設是新時代重大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實事。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守護藍天綠水、積極推進城市綠化、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工作,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泰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藍天白云碧水

       

      生態藍圖更清晰

       

      美麗 " 泰安藍 "、清水繞河畔,自 2017 年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入選全國試點后,我市持續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工程,統籌安排地質環境、土地整治、水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監管能力建設等 5 大類工程,形成 " 一山兩水、兩域一線 " 總體布局。其中,策劃項目 67 個,總投資 166.37 億元。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市升格泰安市藍天工程指揮部,由市長任指揮長;成立泰安市區域空氣質量控制中心,負責全市 88 個空氣標準站點的數據統計、分析、研判及現場檢查;成立工業企業治理、城市揚塵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散煤治理、山石開采整治、油品治理 6 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專班,共同推進我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森林 " 走 " 進城市

       

      綠色畫卷徐徐展開

       

      "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 是市民對現在泰城綠化的普遍印象。近年來,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處持續實施城市綠蔭行動,積極增綠補綠增加城市綠蔭總量,努力讓每一位市民 " 走在以高大喬木為主,綠樹成蔭的大道上 "。

       

      " 自植綠補綠行動開展以來,泰城新植行道樹等各類樹木 6.9 萬余株,是之前 3 年栽植量的總和。未來,我們還將按照‘ 300 米見綠、500 米見園’的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深入開展綠蔭行動。" 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處工作人員說。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讓城市更加文明

       

      垃圾分類是現代文明城市的標配,也能推動城市綠色發展。2015 年以來,作為第一批全國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我市以政府為主導,市、區兩級協同動作,實施垃圾分類 "2+2" 工作模式,有效破解了生活垃圾分類難突破、推進慢、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的難題。目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已覆蓋全部中心城區,中心城區建成 109 座分類收集站,配置分類收集桶,規范分類標志,開展專業分類和分類指導。同時,100 個示范工程、49 個先行片區全面鋪開。

       

      為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市城市管理局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 " 城管進校園 "" 萬名教師訪萬家 "" 小手拉大手 " 主題活動;組建宣講團深入各單位、系統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培訓。" 今年以來,我們累計開展宣傳培訓活動 600 余次,發放環衛宣傳服務卡、垃圾分類貼紙、倡議書等 4 萬余份。" 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工作人員說。

       

      此外,我市加快提升終端設施升級改造。目前,中心城區垃圾焚燒發電二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滿足了中心城區及周邊鄉鎮生活垃圾處理的要求。岱岳區道朗鎮里峪村投資建設了區域性廚余垃圾終端生態處理中心,已進入試運營階段。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