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昆明植物所取得植物防御海拔梯度格局研究新進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12-04  來源:云南日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藏高原—喜馬拉雅植物多樣性形成與演變團隊孫航研究組發表在植物防御海拔梯度格局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植食性哺乳動物的豐富度在海拔上的變化可能是驅動有刺植物海拔分布格局變化的主要因素。

      研究植物與動物相互作用的地理變化格局,是理解生物多樣性、豐富度以及各種功能性狀地理變化格局的關鍵。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針對植物與植食性動物之間相互作用的地理梯度格局,生態學家開展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人員以青藏高原分布的1萬余種被子植物和200余種植食性哺乳動物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有刺植物在600米至5400米海拔跨度的變化格局及其與植食性哺乳動物的關系。研究發現,中海拔區域有刺植物的比例最高且植食性哺乳動物豐富度最高,植食性哺乳動物的豐富度與有刺植物的比例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由于動物豐富度在中海拔區域最高的分布格局是一個全球范圍廣泛存在現象,植物防御水平在中海拔區域最高的分布格局也可能廣泛存在,植物與植食性動物之間的防御與反防御協同進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中海拔區域植物與動物的高度分化,這為理解全球生物多樣性在中海拔區域最高的分布格局提供了新的視角。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