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綠意盎然的數字:實驗區森林覆蓋率從成立前的29%提高到了現在的37.2%,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期間共完成造林綠化面積954.87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84%。
如今,一座“推門見綠、遠眺見景”的宜居宜游宜業生態新城正在悄然崛起。
提升綠色“顏值”
26日,記者走進平潭磹水村,眺望長江澳,一排排風車隨風轉動,一棵棵木麻黃郁郁蔥蔥。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幅風沙漫天的景象。
長江澳地處平潭最大風口,受地理位置影響,這里常年遭受飛沙、海浪、東北季風的危害。上世紀60年代以來,祖祖輩輩的平潭人民拿出了“與天斗、與地斗”的勇氣與風沙作斗爭。但由于原來平潭是貧困縣,對植樹造林投入資金少,沿海防護林建設力度有限。
實驗區成立后,平潭實施大綠化工程,開始大規模植樹造林。平潭將長江澳沙荒風口綜合治理工作列為實驗區生態環境整治的重點,積極修建前沿擋風沙堤,在內緣造林地設置擋風籬笆,覆土種老鼠刺,綠色屏障向外不斷延伸。據統計,2010年至2015年,長江澳風口沿岸前沿造林1300多畝,植樹70萬株。
“目前,平潭五大風口基干林帶已基本建成合龍,沿海風口的風沙災害得到有效遏制,平潭前沿與內陸的年均風速均呈下降趨勢,常年空氣質量達到Ⅰ級。”實驗區資源生態局林業管理處負責人卓華玲說。
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是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基礎。平潭啟動幸福洋吹沙造地新建防護林項目,營造防風固沙林2.3萬畝,與蘆洋浦、長江澳的防護林連成一片林海,總面積5萬多畝。還大力推進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的拋荒地、邊角地等退耕租地造林,進一步提高區域森林覆蓋率,共完成退耕租地造林近800公頃。
2017年以來,平潭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重要抓手,實施城區森林建設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綠色通道及生態廊道建設工程、防護林建設工程等重點工程。“創森”工作開展以來,實驗區新建公園綠地面積126.33公頃,新增附屬綠地面積52.26公頃,新增防護綠地面積57.86公頃,全區完成道路綠化面積126.05公頃。“今年平潭啟動‘綠島花城’三年行動,提出以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島為目標,以‘創森’為動力,力爭三年新增森林面積2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提高至40%,進一步完善實驗區沿海防護林體系,提升城鄉綠化整體水平。”卓華玲說。
平潭還全力推進“花化、美化、彩化”建設,打造占地約1000畝的苗木儲備基地,分為臨時苗木儲備區、常用園林綠化苗木繁育區、鄉土植物繁育區等5大功能區,繁育適生綠化苗木,開發上獅紫珠、嘉賜木、天仙果等觀賞性強的鄉土植物,并引進彩虹楊、澳洲火焰木、臺灣林投等新品種,助力實現“全年見綠、四季有花”。
繪就旅游“春色”
平潭北部生態廊道,一條集旅游、觀光、休閑運動等于一體的濱海綠色長廊,總長約33公里,串聯起了嵐島北部山海風光,已然是嵐島新晉網紅“打卡地”。
“平潭打造生態鄉村游,一路綠意蔥蔥、風光優美,這一趟不虛此行。”數日前,游客陳女士帶著家人漫步于北部生態廊道,對沿途風景贊不絕口。
旅游是平潭最大的資源。著眼于“旅游+生態”,平潭積極推動建設經濟林基地,打造集生態種植、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等于一體的精致生態休閑觀光產業園。同時,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先后創建省級森林村莊3個,建設區級綠化示范村33個。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平潭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500萬人次,同比增長20.9%;實現旅游總收入58.52億元,同比增長26.7%。
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實驗區將持續推進森林城市和“綠島花城”建設,完善綠化建設體制機制,還將成立實驗區綠化委員會,統籌全島綠化建設,提升實驗區綠化覆蓋率,提高綠化建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