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者黑擺龍湖水庫總庫容量5370萬立方米,水域面積達3.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0米,透明度達8米。擺龍湖周邊群山環繞,湖面呈扇形分布,內有形狀各異、環境優美的半島、小島8個,總面積1.9平方公里,島上林木茂密,鳥語花香,湖光山色爭相輝映,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畫卷,標志著丘北縣正朝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鄉村旅游方向邁進。
精準規劃:助推鄉村生態扶貧大格局
近年來,丘北縣在實施扶貧旅游攻堅工作中,以創建國家5A級普者黑風景名勝區為契機,以突出建設一個旅游游覽中心,強化3個旅游片區為目標,不斷加快丘北民用機場籌建和瀘西-丘北-廣南高速公路建設的推進工作。圍繞普者黑湖泊水環境治理工程、八道哨片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旅游小城鎮建設等項目的實施,恢復湖濱帶、凈化湖泊水質、增加濕地景觀、開發觀光農業、展示民族文化,強化普者黑景區的核心功能,豐富旅游產品,拓展游覽線路,整治旅游區綜合環境,使之形成旅游精品。
截至目前,縣里共籌集資金1.5億元實施了普者黑村、仙人洞村片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一批旅游環線、旅游廁所、停車場等服務設施,有效分流核心區車輛和緩解游客集中進入核心區的壓力。投入資金2.8億余元,實施普者黑環湖截污治污及生態修復工程、普者黑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等一批環?;A設施建設項目,并投入使用。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有利機遇,引導村民因地制宜進行民居改造,發展特色民居客棧、興辦農家樂、民宿等服務行業。全縣有雙龍營鎮、曰者鎮、八道哨鄉3個鄉鎮12個村寨1241戶進行民居改造,打造旅游特色村寨,發展鄉村旅游產業,促進村景共融,走出一條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精準施策、高質量發展的旅游扶貧新路子。
通過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相結合的方式,引導群眾種植油菜、玫瑰、觀賞花卉等,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引入玖香鮮花生物科技公司和諾香花卉農業科技開發公司,共計在景區范圍內發展食用玫瑰種植2300余畝,年支付土地租金207萬元,帶動周邊阿諾、五家寨等10余個村寨830戶群眾增收致富,其中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77戶700余人。通過統一規劃,發展荷花種植2萬畝,豐富了景區旅游產品、保護景區生態環境,促進普者黑景區的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截至目前,荷花種植共租賃錦屏鎮、曰者鎮、雙龍營鎮、八道哨鄉4個鄉(鎮)4485戶20348畝土地,每年支付土地租金1830萬元。使景區及周邊村民每年獲得穩定收益,實現了土地的保值增值,有效促進群眾脫貧致富。
開發西部溶洞天坑探險區風景點。通過整合周邊山體、崖壁、峽谷、河流、鄉村等旅游資源,以“融合互補”的開發模式,構建溶洞探險、洞穴觀光、山林穿越、徒步登山、野外露營、戶外拓展、木船漂流、鄉村休閑、民宿度假、農業觀光旅游產品,提升游客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依托北部高山舍得草場、南盤江、五祖溝、水頭河等旅游資源,打造集高山避暑度假、戶外露營、運動健身、時尚漂流、親水娛樂、云海觀光、草甸休閑、滑草娛樂、低空體驗、攝影寫生等功能為一體的高山草場風情體驗旅游區,讓游客盡情旅游觀光丘北美麗風光景色。
在鄉村生態旅游帶動下,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各類賓館酒店、特色民居客棧690家21350個床位,其中,2家五星級酒店正在建設中,四星級酒店1家、三星級酒店5家、二星級酒店1家,二星級特色客棧2家;共有桌位30000多個,旅游直接從業人員5000余人。旅游業已成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今年70歲的李少英萬萬沒想到,丘北縣普者黑景區經過26年的發展,綠水青山鄉村生態旅游業已成為了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2019年1至6月,普者黑共接待國內游客234.4萬人次,同比增長17.8%;實現旅游總收入20余億元,同比增長26.4%;完成旅游直接經濟收入2544.16萬元,同比增長10.6%,僅2019年國慶假期,普者黑景區累計共接待游客18.15萬人次,同比增長1.6%,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34.7%,各項旅游指標增速均創新高。
黨建引領:扶貧旅游讓村民過上好生活
近年來,在丘北縣雙龍營鎮普者黑仙人洞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各家各戶掀起旅游+扶貧發展熱潮,農家樂辦得紅紅火火,每年收入可觀,村民們告別了窮日子,過上了好日子。仙人洞村不但成為全縣“首富村”,連續10年保持“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
“黨建+扶貧+旅游”已經成為丘北縣脫貧攻堅的一張王牌,全縣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目標,以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貧困鄉村出列,貧困縣摘帽為首要任務。
如今,游客走進核心景區仙人洞村,滿眼的綠色使人心曠神怡,還可以品嘗到最鮮的水果,既飽眼福,又飽口福。全村種植的10多個名優品種果樹,成為普者黑景區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村民通過綠化美化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增加村莊和農戶院落的林草覆蓋,發展庭院林業,使農民的家居環境、村莊環境、自然環境和諧優美。截至2018年底,全村196戶農戶中共有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黨支部的幫助下,如今這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門路”,不再為貧困發愁。李成輝家曾經是村里的低保戶,主要致貧原因是殘疾,2013年全家人均純收入1680元。如今李成輝家已享受了危房改造補助資金1萬余元,參與了民居改造,并自己經營客棧,2018年實現收入7萬余元。
楊汝蘭和錢玉昌是村里的五保戶、低保戶。村黨支部考慮到他們家雖然貧困,但有富裕勞動能力,便安排在景區做保潔員,每月工資1500元,政府每年還為他們代繳醫療合作費。如今,這兩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有了穩定收入。村黨支部還在村里建立獎學金制度,對仙人洞村考取大學的學生每人獎勵3000元、考取中專的每人獎勵1500元。目前已有5名大學生領到獎學金。村里還在村子中心制作同心歌紀念碑,時刻鞭策仙人洞村民要“尊師重教、文明禮貌、鄰里和睦、共同致富”。并投資18萬元建成占地200平方米的支部辦公樓,設立黨員電教室、科技活動室、老年活動室、青年活動室、婦女之家等,為黨支部各項活動開展提供了場所。
仙人洞村還成立普者黑游船公司,對參與劃船的服務人員進行上崗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訓劃船能手300余人,為游客提供了乘船安全保障。全村農家樂設有高低檔床位800余個,發展養魚專業戶30余戶、養豬專業戶14戶、旅游產品加工140戶?,F在的仙人洞村,真是“山青水秀村民笑,經濟發展富農民”。
做實管護:聘請1500名生態扶貧“啄木鳥”
丘北縣是云南省66個天保工程森林火災重點防范區之一。“希望在山,致富在山,門路在山”,自林權制度改革以來,丘北縣采取“縣建、鄉聘、站管、村用”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好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貧困群眾當上護林員、護河員、村莊保潔員等生態保護人員,進一步增強建檔立卡貧困戶“造血”能力,完成了全縣15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按照《丘北縣森林防火護林人員管理辦法》規定,全體林業干部職工責任到人,全部分組下到鄉村防火重點部位,實行24小時輪流值守;重點林區,每天都有2—3名專人巡回檢查,并在廠區、社區、路口及居民生活區,設立防火警示牌和防火隔離帶。同時,在全縣中、小學開設防火安全課,對智障人員責任監護,造冊登記到全縣12個鄉鎮。建立起了20多人的半專業撲火隊,在全縣95個行政村設置1名兼職護林員,負責本村防火巡查和信息反饋。為加強森林防火裝備,縣防火指揮部專門配備2輛森林防火專用運兵車,4輛指揮車,以及風力滅火機、撲火水槍140支,中繼差轉臺3臺,基地臺12臺,對講機60個,撲火服、汽油鋸,兵工鏟等一應俱全。
全縣共投入資金3546萬元,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110.23平方公里,完成封山育林116565畝,人工造林33369畝,草地建設1520畝,坡改梯870畝,建設小水窖工程50217口。實施封山育林,禁止采伐,對荒山荒坡進行補植補造,逐漸恢復山體林草植被,讓青山更綠、綠水更清。
封山育林: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大美丘北
為保護普者黑生態旅游的環境,丘北縣在普者黑水源源頭,實施綠化工程8萬余畝,禁止村民在水源地放牛、砍伐樹木,在一些支流上建設攔污壩,禁止白色的垃圾在景區亂丟亂倒,禁止村民在湖內栽植水葫蘆,以免造成水質污染。
丘北縣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發展理念,先后出臺《普者黑景區保護條例》,引導群眾在景區內合理開展生產生活活動,建立景區保護管理長效機制,提高群眾保護意識,努力形成“政府主導、村組自治、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景區保護管理模式,認真做好普者黑生態環境保護和監管工作。
2009年,普者黑上游的擺龍湖被國家住建部評為第九批水利風景區。如今,擺龍湖四周已是密密麻麻的灌木林,許多已經長成了蒼天大樹,清沏透明的湖水,被連綿起伏的群山環繞環抱著,周圍高低起伏的青山綠樹。一位廣西柳州游客乘船環游擺龍湖,看著碧綠的湖水贊嘆不絕。駕船的小伙子名叫楊平,一上船就像一個經過培訓的熟練導游員,給游客介紹起擺龍湖景區的山山水水和獨特的自然風光。
小楊說,擺龍湖周邊經過30多年來的保護開發,已經呈現大片的原始森林,大山深處放生了20余只梅花鹿,不少游客在擺龍湖周邊都看到過梅花鹿。我們駕船經常會遇到來湖邊飲水、游玩的梅花鹿。當游客問起梅花鹿是放生還是野生的時?他說,因擺龍湖植被較好,很適合梅花鹿的生長繁殖,原來是放生的,現在都變成野生的了。不時,他還拿出用手機拍下的梅花鹿圖給我們看。
目前擺龍湖,已經是一個集防洪、灌溉、發電、旅游娛樂、養殖、種植、人畜飲水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水利工程,湖(庫)區整體綠化率90%以上。人文景觀20余處,景區內設有賓館、采摘基地、游船、餐飲山莊、自助游營地等多處旅游接待服務設施,周邊眾多的民族風情,楊梅、蜜桃滿山遍地,是觀光、避暑、休閑、度假、娛樂、垂釣的理想之地,極大地提升了普者黑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知名度。
推行河長制:扶貧讓綠水青山更美
近年來,在扶貧攻堅中,丘北縣不斷推進河長制工作,全縣河長制從“全面推行”到“全面建立”,逐步形成了組織體系全覆蓋、管理保護全域化,同守“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新格局。
丘北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和縣長擔任組長,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30個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出臺了《丘北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丘北縣全面貫徹落實湖長制的實施方案》。12個鄉(鎮)出臺工作方案對應設立河(湖)長,并做好河(湖)長公告。強化河長辦能力建設,在水務局設河湖長制工作股,承擔縣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出臺《丘北縣全面推行河長制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丘北縣河長巡河制度》《丘北縣生態護河員管理制度》等12項制度,為工作推進提供遵循;做好河湖庫渠分級分類名錄的編制,完成406塊公示牌豎立;完成“河湖衛士”信息平臺建設,推動手機App應用于巡河護河及問題交辦督辦日常工作,實現河湖管護“智能化”;積極推進“一河一策”“一河一檔”和岸線規劃采砂規劃基礎技術支撐工作;推進監測評價體系建設,制定《丘北縣年度河(湖)長制監測工作方案》,依托現有監測站網,推進21個常規監測點和31個新增監測點監測,為開展年度河(湖)長制量化及成效考核提供依據。
制定下發《丘北縣總河長第1號令》,印發《丘北縣2018年河長清河行動工作方案》,上行下效,迅速掀起河長清河熱潮,并帶動沿河村莊人民群眾及志愿者自發組織開展清河行動。截至目前,全縣各級河(湖)長共計巡河(湖)10008次,其中:縣級412次、鄉級4378次、村級5218次;全縣共參與清河行動人數1萬余人,投入資金154萬余元;把推行河(湖)長制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聘請419名護河員(其中409名為建檔立貧困卡戶)做好日常維護,通過集中清理整治和日常管護,全縣河湖庫渠基本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建立健全與公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綜合執法等部門聯合執法制度及案件移送,開展聯合執法17次;推進水庫垃圾圍壩專項整治,全面清理云鵬電站水庫庫區垃圾;推進固體廢物專項治理,積極推進村莊環境衛生“五分錢”工程,在八道哨、官寨、平寨等五個鄉鎮投入1570萬元,推行鄉(鎮)、村兩級生活垃圾熱解碳化技術項目,讓水更清山更綠。對河湖范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河湖管理保護突出問題開展清理整治,共排查出問題39個,已完成銷號問題33個。
在荷花大道、丘廣公路等重要交通要道和入城口兩側的墻體上刷寫河(湖)長制固定宣傳標語20余條;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重要節點,發放宣傳手冊12500冊、宣傳單2.5萬份、宣傳手提袋24000個。通過省、州、縣內宣傳媒體等平臺發布宣傳信息500余篇。在沿線村寨學校開展環保知識講座、向家長發放倡議書等,并在村寨張貼各種環保宣傳標語,讓生態文明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帶動全民積極參與,共同維護河湖美麗生態環境,提高全社會對清河行動的認知感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