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6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試點方案》,拉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踐探索的序幕。
青海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領導小組。印發了《關于實施〈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的部署意見》,目前8個方面31項重點工作任務已全部完成。探索構建了省、州、縣、鄉、村全覆蓋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基本解決了“九龍治水”和監管執法碎片化問題。建立了行政管理體系,實施了4縣大部制改革,在3個園區設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設立生態保護管理站,在鄉鎮政府增掛保護管理站牌子。對國家公園范圍內的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等各類保護地進行功能重組,開展三江源草地、濕地、野生動物等資源本底調查。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和資源資產管理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2018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編制了5個專項規劃和13個管理辦法。探索社區共管模式,全面實現“一戶一崗”,聘用1.72萬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戶均年增收2.16萬元。嘗試將草場承包經營逐步轉向特許經營,鼓勵引導并扶持牧民從事公園生態體驗、環境教育服務以及生態保護工程勞務、生態監測等工作。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態保護和恢復成效日益顯現,水源涵養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度提高11%以上,產草量提高30%以上。
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同年4月1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
海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國家公園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將建設國家公園確定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12個先導性項目之一、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三大標志之一。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林草局聯合成立了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體制試點。啟動了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生態搬遷,通過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置換、安置就業等方式,將位于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范圍內的白沙縣道銀、坡告兩村全面實施生態搬遷。計劃2021年完成區域內全部470戶1885人生態搬遷工作。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編制完成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總體規劃》,以及展示區策劃實施方案、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生態廊道建設方案等,起草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條例(草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草案)》等。將區域內林地分成若干個4000畝的林班,結合奧維系統實現實時監控,將森林管護責任落實到每個護林員。2020年1月5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將面向全球科學家,共同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