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植樹節前夕,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了個消息,說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今年的綠化造林工程將于3月下旬陸續展開,127個項目已立項90個,超過7成。同時,也提到今年市場總量夠大,20萬畝平原造林加700公頃城市綠地。 乍一看,感覺北京綠化工程大量開工的日子就要到了,其實并不是這樣。 政府發文,必須揣摩文字的細節。“3月下旬陸續展開”,意味著3月31日也是3月下旬;陸續展開,表示未來開工量多少不確定;立項超過7成,就是說有近3成沒有立項;立項后還有招投標、制定采購計劃等流程。在這之后,才能買苗栽樹,和苗木業者產生聯系。 雖然這只是《中國花卉報》記者的猜測,但看看現在北京控制疫情政策的嚴厲程度,以及從業者的狀態,3月底開工真的不樂觀。
B哥在北京某綠化國企工作,目前公司復工率不到10%,工人干的主要是澆水和修剪等養護工作。“復工和復產,完全是兩回事兒。”他告訴《中國花卉報》記者,現在外地回來的屈指可數的工人, 要先隔離14天,隔離時每天在兩個APP簽到。過了隔離期,仍要每天在問卷星、健康寶、通信行程卡等上面打卡,證明健康。 職務是項目經理的他,現在的主要工作是統計員工健康狀態,做表格,人稱“大表哥”。 央視名嘴敬一丹老師說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春,不是叫出來的,是真刀真槍干出來的。”但作為勞動密集型工作的綠化施工,沒有工人怎么干。 X姐是《中國花卉報》記者大學同學,在北京某綠化私企工作10多年,如今已是公司副總的她還在家里放寒假。“工人倒是想回來,但原本他們租房住的村子不讓進,想隔離都沒地方。”她說,少數特別著急的企業沒辦法,就去人口密度小的遠郊區找房子,讓工人隔離。臨時工更別想,因為做勞務分包的老板還沒上班。“工人來了先隔離14天,給不給錢?誰給錢?”一位老板在朋友圈吐槽。據他反映,同行們都等著政策放松、不用隔離的時候再去招工。這樣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但政策為什么這么嚴?不就是為了早日戰勝疫情,讓一切恢復正常嗎?作為全國首都和國際化大都市,北京人口流動性巨大,雖然現在本地疫情控制得不錯,但輸入型病例仍有發生。如果現在放松警惕,導致疫情反復,前功盡棄,那我們失去的就不止是錢了。而且,和餐飲、服務、旅游等行業比起來,綠化苗木業的損失真的不算什么。 “大家要做好和疫情打持久戰的準備,即使解禁,也不是沒有反復的可能。”北京華源盛景園林綠化公司總經理張大偉說,現在政策控制得越嚴格,疫情結束的那一天才會更早到來。因此綜合來看,北京市綠化真正大量開工,很可能要4月底5月初了。
本地采購 早在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北京房山苗木圈最喜歡在微信群發紅包的劉叔就說:“工期縮短,外地苗進不來,本地苗要吃香了。”當時很多人不信,現在預言正在成真。 事實上,去年12月24日,北京新百萬畝造林總指揮部發出的紅頭文件已經提出:“本地苗使用率不得低于50%”。疫情的出現,很可能讓這個數字進一步提高。 因為如果5月開工,就意味著常規栽植手段的時間連一個月都不到了。回頭看看上面的計劃,這么短的時間,想把12萬畝(上半年計劃完成60%進度)土地變綠,再搞定幾百公頃城市綠地,需要的苗木數量可不小。 在疫情不明朗、外地人進京要先隔離的情況下,外地苗木進京的檢疫手續肯定會非常嚴格,甚至不讓進。那怎么辦?用本地苗。 對此,北京市林業種子苗木管理總站副站長沙海峰告訴《中國花卉報》記者,據調查,目前北京市共有苗圃24萬畝,可用于平原造林的在圃苗木2800余萬株,基本可以滿足今年的需求。“希望大家抓住機會,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加大常規苗木去庫存的力度。”他說,特別是結構性過剩的苗木,該出手時就出手。 北京林木種苗產業協會秘書長王亮也對全體會員企業提出三點建議:1.相信國家,保持信心,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2.在復工復產中絕不放松警惕,安全最重要;3.做好售前準備,一旦苗木采購大量展開,緊抓契機,去庫存,調結構,不手軟,更不心軟。 時間緊任務重,外面苗木還進不來,真的是機會。但《中國花卉報》記者認為,這樣的窗口期并不會持續太久。 因為,一旦疫情穩定,外地苗木可以進京,河北、山東、遼寧等產區的苗木都可能讓本地苗失去競爭力。所以北京的苗圃千萬不要惜售,特別是那些自己不做工程的純苗圃、以及圃里苗木質量一般的企業,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現在全國苗市整體結構性過剩,常規苗供過于求。春季疫情導致的銷售期縮短,很可能加大庫存壓力,使得秋季苗價走低。這個時候,誰的手里握有現金,誰就能活下去。即使少賺點,甚至為了回籠資金賠點錢,也是值得的。 另外,從北京這幾年的綠化形勢看,城市綠地不斷升級,百萬畝造林進入第二輪后期,還有多少土地可以種樹?您還等著第三輪嗎?不可能了。雖然重點工程如新機場、環球影城、副中心、冬奧會等仍有需求,但對品種、品質、規格要求很高,常規苗的路會越來越窄、價格只可能越來越低。當然,如果您認為打打價格戰更健康,那我敬你是條漢子。 從發展的眼光分析,現在正是北京苗圃去庫存、調結構,向良種化、品牌化、種質資源化轉變的機會。苗木業的提檔升級就在眼前,以前那種從外地購進一批苗,在圃里養幾年之后倒賣出去就掙錢的老模式,該改一改了。 希望多年以后,回憶起這個特別的春天,您心中的感覺是慶幸,而不是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