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貴州提升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4-01  來源:貴州日報  
             2019年,全省發生森林火災10起,受害森林面積281.64畝,火災受害率0.0019‰,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

      倒回十年前的那個冬春,對貴州省的森林來說,是場災難。

      據貴州省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統計,2009年1月至2月,全省共發生1300多起森林火災,平均每天發生近20起。有“森林之城”美譽的貴陽市,在2009年2月24日這一天之內,發生森林火災54起。

      “火魔”纏身,為什么貴州的森林防火這么難?

      除了冬春高溫、干旱、大風的高火險天氣原因外,還因為貴州的地形。地處云貴高原東部斜坡地帶的貴州,溝谷縱橫,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山地和丘陵地貌占全省總面積的92.5%。

      復雜的地形和陡峻的山地,讓傳統的瞭望塔等森林火災監控辦法收效甚微。再加上交通不便、后勤運輸困難、撲火隊伍不易迅速到達火場、人員體力消耗大、撲火機具的使用也受到一定限制等問題,增加了撲救難度。

      痛定思痛,對癥下藥!2010年,《貴州省森林防火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2020年)》出臺實施。截至2017年,累計完成投資33135萬元,其中中央投入26335萬元,地方投入6800萬元。通過一期規劃實施,我省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明顯加快,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得到加強。

      森林火災預防體系更加健全——

      預警響應機制初步建立。全省建成火險要素監測站123個,可燃物因子采集站23個,火險預測預報精度大幅提升,重點林區實現24小時、48小時森林火災發生概率預報。

      火源管控能力逐步提升。各級森林防火機構嚴格執行野外用火審批和巡查制度,高火險期適時發布禁火令,實行封山禁火。適時開展計劃燒除和可燃物清理,有效減少火災隱患。

      全民防火意識不斷增強。累計建成各類防火宣傳碑牌2800座(塊),配備宣傳車131輛、宣傳器材1200套,不斷提高宣傳教育覆蓋面。

      森林火災撲救體系全面加強——

      初步形成立體監測網。全省建成瞭望塔334座、視頻監控系統280套、檢查站83處,形成了高山瞭望、視頻監控和地面巡護相結合的立體化監測網絡,初步實現火情“早發現”。

      通信指揮系統得到提升。全省共建設衛星通信設備64套,森林防火通信率由不足20%提高至77.16%,基本實現火情“早報告”。

      消防專業力量不斷壯大。擴大森林消防專業與非專業隊伍,全面配備森林消防車、巡防摩托車等中小型機具,推廣應用高壓水泵、高壓細水霧等裝備,滅火效率和控制大火能力得到提升,初步實現火災“早撲救”。

      森林防火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組織機構逐步健全。全省森林防火指揮機構達到101個,森林防火專職管理人員443人。

      防火投入穩定增長。除中央和省級投入外,地方各級政府將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森林經營主體將部分收入用于森林防火,資金投入逐年增加。

      法制體系逐步健全。制定出臺了《貴州省森林防火條例》,省、市、縣各級制定了《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各級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揮部制定了森林防火責任追究辦法,層層簽訂責任書,森林防火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全面提升。

      2011年至2017年,全省共發生森林火災1322起,無重特大森林火災。與“十一五”期間相比,森林火災次數下降86.5%,火場總面積下降84.9%,受害森林面積下降85.6%,人員傷亡數下降78.4%。全省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呈逐年遞減趨勢,年均森林火災受害率0.055‰,遠遠低于國家下達的1‰的標準和省政府劃定的0.8‰的紅線。

      為適應森林防火新形勢新變化,2018年,覆蓋全省88個縣級行政單位及貴安新區的《貴州省森林防火規劃(2018~2025年)》編制實施。

      《規劃》明確,下一步貴州將重點實施預警監測系統、通信和信息指揮系統、森林消防隊伍能力、森林航空消防能力、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工程等五大建設任務,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長效機制,提升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實現森林防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