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國內(nèi)動態(tài) » 正文

      一處院子,一家人,四季春秋,理想生活就該這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0-05-18  來源:秋凌景觀設(shè)計  
       
            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深情寫到:“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從前的房子也很慢,沒有急急忙忙、一天天拔地而起的高樓,只有十幾年都不變的院子。

       

       

             院子,陪伴著我們長大,成為我們最深刻的記憶。后來,我們獨自遠(yuǎn)行離開故土,無論在他鄉(xiāng)在遠(yuǎn)方,揮之不去的院子記憶成為心中牢固的情結(jié),催促著我們?nèi)フ一亍⑷ブ匦聦ひ捲鹤拥哪欠菝篮谩?/span>

       

       

       

      記憶中的院子:親切淳樸

       

       

       

            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院子里長大的,不管是村莊小院,還是城里的家屬大院,院子對我們而言都是無比親切的故鄉(xiāng)。

            記憶里的院子,是白墻灰瓦,墻頭樹枝搖曳;是孩子們追逐打鬧,歡聲陣陣;是鄰里來往,端著好吃的走進(jìn)院門的情誼。

       

       

       

             院子里,常有麻雀來訪,嘰嘰喳喳的鳥鳴都是常態(tài),巷子里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在院子里抓蛐蛐,玩溜溜球,夏天還有知了趴在樹上,常常因為貪玩留在鄰居家吃飯,家家戶戶都有院子,街里巷鄰親如家人。

       

       

       

       

             院子內(nèi)外植槐種柳,春天槐花飄香,夏天在柳蔭下乘涼、閑話嘮家常,秋天的石榴和棗子掛滿枝頭,抱著樹一搖果子就落滿一地。

       

       

       

             那時的情形是如此美好,成為我們此后永遠(yuǎn)都走不出的記憶。無論活得平凡,還是成為了人物,內(nèi)心都有一個地方將生活的夢想交給院子。

       

             余秋雨的《千年庭院》寫道:“這個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靈深處連自己也不太知道的某個層面,我隱隱約約找到自己了。”

      理想中的院子:田園牧歌

       院子,作為中國人的精神原鄉(xiāng),是我們所謂理想的發(fā)源地,當(dāng)我們將記憶化為理想,院子便注定成為我們骨子里的向往。


       

            馮唐在《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里這樣描述:“要有個大點兒的院子。有樹,最好是果樹或者花樹或者又開花又結(jié)果。每年花樹開花的那幾天,在樹下支張桌子,擺簡單的酒菜,開順口的酒,看繁花在風(fēng)里、在暮色里、在月光里動,也值了。” 

       

       

            從記憶到理想,我們理想的生活也大抵這樣:一座院子,一家人,四季春秋。有前庭后院,可侍花弄草。閑坐品茗,去南山采菊,去田野里摘果子,過一種田園牧歌的生活。

       

       

      來源:中國房地產(chǎn)報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后臺刪除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guān)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