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大地藝術雛形初現!看“千年秀林”最新模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5-25  來源:雄安發布  
       

      五月的雄安大地

      “千年秀林”迎風透綠

      生機盎然

      大地藝術 雛形初現

       

      從空中俯瞰“千年秀林”。

       

      雄安造林踐行的是“近自然造林”理念。何謂“近自然”?就是遵循“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模擬自然界中森林生長的環境,通過必要的人工干預,讓樹木實現個性生長、自然演替,讓森林接近自然林、優于自然林。

       

      千年秀林中的樹種非常豐富,有油松、白皮松、銀杏、國槐等,樹與樹之間不講究“整齊”,沒有確定的株行距,相鄰的幾棵樹也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自然隨機布點、“無序”栽植。

       

      花灌木種。

       

      雄安新區“近自然造林”,在樹苗的選擇上,也有嚴格標準和明確要求。優選高質量的原生冠苗,而非人工干預較大的截干苗,目的就是尊重苗木本性,盡可能地接近自然、原生態。同時,為了提高成活率,優先使用抗逆性強的鄉土樹種、本地苗木;制定千年秀林技術標準,規范植樹造林的每一個作業過程。

       

      一株株太陽李已經進入花期。

       

      目前,雄安近自然森林長勢良好。銀杏、國槐、法桐等樹胸徑已長粗了約3至5厘米,油松等樹長高了1米左右。豐富、混交的樹種,增強了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形成了優良生態環境,桃、梨、櫻花、海棠等提供了食源和蜜源,使得野兔、刺猬等小動物以及野雞等鳥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林中。

       

      千年秀林生機盎然。

       

      雄安新區“千年秀林”今年春季造林栽植任務已基本完成,共造林1萬余畝、栽植苗木66萬余株。截至目前,雄安新區總造林面積擴展至32.5萬畝,累計植樹1789.5萬余株。

       

      今年,“千年秀林”計劃植樹造林10萬畝,重點聚焦“三帶、九片、多廊”,構建新區綠色空間骨架。

       


      主辦: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運營: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來源:雄安發布綜合

      [編輯|劉思聰、盧國玲]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