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兩會聚焦】呵護生命一樣呵護生態環境 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5-26  來源:人民網  作者:李煉  
             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汾河太原城區晉陽橋段視察時指出,要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深化重點地區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連日來,在晉全國人大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對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代表們說,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呵護生命一樣呵護生態環境,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板塊突破,打造“國際范”宜居國家中心城市

      太原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也是華夏文明的一顆璀璨明珠。如何將太原打造成帶有“國際范”的宜居國家中心城市,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文旅集團董事長王文保認為,“我省的生態文明建設既要有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更要有試點經驗和板塊突破。太原要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要把城市基礎設施的綜合配套建設與加快把太原建成山水宜居城市相結合,要深度挖掘現有的山水、古都、晉唐、民俗、工業、紅色等文化旅游資源優勢,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品質旅游景區和旅游項目。”

      王文保認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太原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自身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助力器和催化劑。他表示,要牢固樹立國家中心城市的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和機遇意識,積極利用區域資源創造新優勢,將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做;按照國際大都市標準規劃、建設、管理和運營城市,不斷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綜合功能;推進太原服務業集聚功能,以產業技術鏈和物流鏈為紐帶,合理布局區域產業基地,整體提升區域發展水平。

      “太原城歷史遺存豐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城市的發展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傳承歷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充分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王文保說,“城市快速路與傳統街道互融互通,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交相推進。在這里,城景一體化和諧推進,一個以歷史文脈為特征的現代宜居城、一個以綠色生態為名片的山水一體城、一個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將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依法科學精準治污,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通過“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來“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在今年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并未降低,肩上的壓力和責任重大。”全國人大代表、太原市市政公共設施管理處第二道排養護管理所水道三組組長王潤梅說。

      基于工作崗位的實踐與調查,近年來圍繞“水污染防治”“城市污水處理”“道路瀝青回收利用”等話題,王潤梅提出了多項建議。王潤梅說,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要突出依法、科學、精準治污,要加強污水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都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建議,加大市政排水基礎設施投入,加大雨污水管網分流改造力度,盡可能減少旱季生活污水進入雨水管網;加大對亂排亂放行為的處罰力度,使污水任意排入城市排洪渠道的現象得以有效遏制,從源頭上掐斷黑臭水體來源;修改《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使城鎮排水和污水處理、設施維護與保護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宣傳力度,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提高公眾參與度,創造高品質城市共享的新格局;進一步拓展提升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功能,加快建設城市管理指揮調度系統,不斷提升城市科學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為太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整潔、優美的市容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出,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不斷增強太原的吸引力、影響力,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作為一名從事城市管理工作的代表,要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堅守自己的崗位,守護好城市的地下動脈,為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作出自己的貢獻。”王潤梅說。

      加強保護,讓母親河永遠健康

      “報告中提到依法治理、科學治理和精準治理,這與我們研究人員產生了共鳴。”全國人大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這些都深刻地闡明了生態環境保護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王金南是生態環境專家。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黃河保護,讓母親河永遠健康,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的治理不但關系到能否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還關系到整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成敗。

      “在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取得明顯進展的同時,也應看到,黃河以有限的水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系統支撐全流域多年來的快速發展,已不堪重負。”王金南認為,從根本上解決黃河保護治理問題,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以維護黃河生態安全、維持黃河健康生命為目標,全面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必須是綠色發展,強化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剛性約束,立足全流域整體和長遠利益,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系,統籌考慮黃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等涉水問題,還水于河,以水定發展,優先推進休養生息、讓母親河永葆生機。

      “加強黃河生態保護,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黃河流域長治久安是中華民族的夙愿,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根基。”王金南說。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