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重磅消息,于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正當時的青海,又一次堅定了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責任和義務。從啟動全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到在全國率先啟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青海正以“國家公園”之名走向世界,世界也以“國家公園”之名擁抱青海。
①五彩三江源 省生態辦供圖
以生態優先理念筑牢“國家公園”之基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青海有基礎,隨著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相繼啟動,青海積累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也正是得益于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推進,高原大地上豐富且珍稀的動植物資源被更好地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深入人心。
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重要組成部分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如今“千湖美景”再度歸來,水草豐美的草原、濕地又成了野生動物們“撒歡”的樂園,眾多牧民群眾變身為生態管護員吃上了“生態飯”。
全國人大代表、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長白加扎西深切感受到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諸多利好,覺得近年來通過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改善了民生,還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他說,近年來果洛州順應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一系列安排部署,在創新管理體制實施大部門制改革、統籌推進自然資源有序管理、強化項目管理和綜合執法等基礎上,積極探索生態保護新模式,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共有3042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
2016至2019年,果洛州累計發放草原生態補獎資金13.7億元,年人均增收2900元,目前全州草原、林地生態公益性管護員增加到10067名,其中絕大多數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瑪多縣基本實現“一戶一崗”目標,年人均增收2.16萬元。
②人和動物和諧共處
隨著我省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三年行動的“大幕”拉開,白加扎西更加堅定了保護和建設好三江源生態環境,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信心和決心。他說:“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源頭責任’展現‘干流擔當’,以全力建設國家公園示范省的實際行動營造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讓‘中華水塔’更加充沛。”
今天我們看到,青海正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筑牢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之基。
③昔日放牧人變身成為生態管護員
在綠色行動中打響“國家公園”之牌
保護和發展不是相互排斥而是有機聯系的,今天的保護正是為了明天的發展。
順應我省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大戰略”,作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重要組成部分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擔負起了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辯證處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關系,初步走出了一條資源循環可利用、生態環境可承載、經濟發展可持續的道路,順應了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需擦亮生態“底色”、以綠前行的發展之要。
記者連線了全國人大代表、海西州州長孟海。他介紹,近年來海西州積極融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優勢,以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綠色發展依托,以鹽湖資源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為根本,從綜合開發、精深加工及副產物資源化三方面著手,基本構建形成了以鹽湖資源開發為核心,融合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炭清潔利用、金屬冶金以及新能源、特色生物等多產業橫向擴展、深加工縱向延伸的循環型工業體系。
目前已形成850萬噸氯化鉀、100萬噸硫酸鉀、8.7萬噸碳酸鋰等生產能力,17萬噸氫氧化鎂阻燃劑、4萬噸鎂砂、5.6萬噸特種鎂合金等生產能力;格爾木、德令哈兩個國家光伏發電應用領跑者基地建成并網發電,新能源容量占全省45.2%,第一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架構順利實現。
持續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培育壯大生態經濟體現了青海統籌推進“五個示范省”的生態價值和生態作為。從全省看,位于柴達木盆地的海西州是我省生態功能分區重要部分,也在全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談及未來發展,孟海表示,將積極融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加快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著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格局。
④瑪多縣城清潔能源供暖實現全覆蓋
努力補齊短板叫響“國家公園”之名
從當前青海實際出發,在大力度保護中,草原、濕地、水資源、珍稀野生動物等“成色”更亮,但青海還需努力補齊短板,在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同頻共振”中叫響“國家公園省”之名。
對此,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秘書長、農工民主黨青海省委主委張周平。尤其關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他認為,這是當前青海積極融入國家戰略,推動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有力作為,青海應打響“天下黃河青海清”名片,讓“一河碧水綠青海”。
從“清”到“綠”,張周平認為,要充分依托青海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把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從生態產業“大構想”合理布局發展生態旅游業,以自駕游、鄉村游為主打造旅游品牌,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綠色惠民、生態利民的福祉。
要實打實推動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必須立足生態產業發展,從保護與發展的需求來看,生態旅游業將成為未來青海實現綠色崛起的選擇之一。全國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青海花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文林多年致力于旅游產業發展。他認為,青海應搶抓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機遇,把獨有的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優勢,全面加速推進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特色產業蓬勃發展,著力打造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綠色支撐”。
從旅游業發展到工業產業發展,作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順應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大潮,產業發展布局也將面臨順時優化調整的需要。全國政協委員、中鋁青海省分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星占雄認為,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進一步凸顯了青海的生態價值和優勢,因勢而起的清潔能源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這也將為他所從事的鋁產業發展帶來機遇。他認為青海應搶抓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機遇,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布局,積極打造打通高端、深度加工鋁產品的下游產業鏈,構建起一條完整的綠色鋁生產加工鏈條,著力發展綠色高端鋁產業。
⑤治多縣各中小學開設“生態環保”課程,讓生態文明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孩子心中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本報記者 黃靈燕 冶曉剛 攝
時至今日,曾經遙遠的青海不再遙遠。代表委員們認為,今天的青海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奮力推進“一優兩高”,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從保護生態環境的一個個實踐,到產業發展布局和民生福祉改善,青海正以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勇立潮頭,以“綠”為進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