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珠三角沖刺建設國家森林城市群 “托起”美麗灣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6-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程景偉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付諸實施,珠三角九市攜手港澳地區向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邁進,一系列重大項目、重大工程有序推進。從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到珠海橫琴,從佛山三龍灣、東莞松山湖再到肇慶新區……珠三角城市建設正如火如荼。
        與此同時,廣東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灣區。在此背景下,推進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將為世界級城市群提供強有力的生態支撐,筑牢大灣區生態屏障。
        沖刺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目標
        珠三角九市總面積55368.7平方公里,占廣東省國土面積不到三分之一。但這里卻集聚了這個中國經濟第一大省超過一半的人口、接近八成的經濟總量。
        2008年,廣州市率先建成廣東首個國家森林城市,拉開了珠三角森林城市建設序幕。截至2018年,珠三角9市如期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全覆蓋。
        在此過程中,珠三角地區被列為“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示范區”。珠三角各市以重點工程為載體,查缺補漏,提質增效,夯實國家森林城市群的建設基礎,形成類型豐富、布局均衡、結構穩定的森林城市群。
        踏入2020年,廣東繼續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目前,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已初見雛形,預計到今年年底,有望實現基本建成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的建設目標。
        眼下,該省針對薄弱環節和指標,正開展公益林落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森林撫育、人工造林等舉措,為實現目標發起沖刺攻堅。
        為建設美麗灣區奠定基礎
        珠三角地區是中國制造業基地。更是以“世界工廠”聞名的東莞,在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中實現了城市品質提升,頗具樣本意義。
        近年來,東莞大力推進森林進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在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后,東莞繼續優化城市布局,實施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建設三年行動,繼續將昔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森林、濕地改造為高品質公共綠地。
        目前,東莞市森林覆蓋率達41.83%,建成森林公園20個,濕地公園23個,自然保護區6個,塑造了“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脈三江莞邑香”的山水格局。
        廣東通過推進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把九個城市打造成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的展示窗口。如今,廣州北部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山峰起伏連綿、重巒疊嶂,江門鎮海灣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白鷺群飛,佛山東平河水清岸綠、魚翔淺底……
        珠三角地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此得到大幅提升,使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為建設美麗灣區奠定了基礎。
        共同筑牢區域生態屏障
        通過創森行動,珠三角地區加強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生態廊道綠化建設,串聯主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遺跡等節點,初步形成了完整、連續、可達的生態廊道網絡。
        記者近日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截至2019年底,珠三角地區共新建生態景觀林帶742公里;完善提升生態景觀林帶2318公里,新建綠道網1509公里,完善提升綠道990公里。
        近年來,珠三角各地加快水岸森林廊道建設,改造提升濱水景觀林帶,初步構建起珠三角水網大循環體系。創建森林城市群以來,珠三角地區共計建設濕地保護小區105處,新建濕地公園77處。
        同時,截至2019年底,珠三角地區新建森林公園127個,帶狀公園607公頃,街心公園435個;完成沿海基干林帶建設308公頃,沿??v深防護林建設5167公頃。
        在廣東省林業局局長陳俊光看來,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已經成為生態建設一體化的主要內容,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他認為,近年來,珠三角地區通過森林城市群建設,有效地推進區域生態建設一體化,強化城市間的生態聯系,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共同構筑區域生態屏障,共同解決區域生態問題。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