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阿里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持續良好 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8%以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6-05  來源:西藏日報  作者:溫凱  
            日前從西藏自治阿里地區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19年以來,阿里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持續良好,全地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和資源消耗水平控制在國家核定范圍內,全地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8%以上,除部分河湖斷面本底值超標外,其余15個監測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化肥農藥保持零增長,全地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在2019年度自治區級生態環保考核中,阿里地區獲得優秀。
        據了解,2019年以來,阿里地區持續推進藍天保衛戰、扎實開展碧水保衛戰、全面開展凈土保衛戰。推進機動車尾氣達標排放,完成全地區25座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全面推廣使用國六標準成品油,持續整治未安裝脫硫、除塵設施的燃煤鍋爐,全地區2170條村級以上河湖實現區、地、縣、鄉、村五級河(湖)長全覆蓋,完成飲用水水源地“一源一檔”和規范化管理工作,制定《七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風險源名錄》,編制印發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及時更新《阿里地區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規范轉運處置危險廢物102.69噸,7縣垃圾填埋場和醫廢處置中心基本實現規范穩定運行。投資735.57萬元實施74個行政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
        屏障持續筑牢,完善功能布局。大力實施機關單位大院和農牧區庭院綠化行動,積極開展“消除無樹村、無樹戶”活動,完成兩江四河造林綠化工程1.63萬畝、防沙治沙7.43萬畝。投資7424.3萬元實施阿里地區土壤環境管理信息化、措勤縣垃圾堆放場恢復整治、日土縣班公湖生態恢復與水土保持、普蘭縣科迦溝生態修復和水土保持、阿里生態監測站、改則生態環境監測站等項目,初步編制完成阿里地區獅泉河流域治理總體實施方案。新增水土流失防治面積158.24平方公里,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改良12.2萬畝,防護林3660.4畝。實施生態細胞工程,鞏固生態示范創建成果,強化生態示范縣、鄉、村跟蹤動態監督,目前,阿里地區7縣全部獲批國家級生態功能縣,成功創建自治區級生態縣1個、生態鄉(鎮)24個、生態村120個。審批通過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調整和札達土林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規劃,編制完成9處地級自然保護區規劃,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成37個管護站,培訓上崗390名管護人員。修訂實施環境保護考核辦法和考核方案,設立環境保護工作考核獎勵資金210萬元,建立考核結果與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領導干部提拔任用及政績考核掛鉤制度。制發《阿里地區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簽訂完成措勤河、獅泉河、象泉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