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氣象數據顯示,我區沿江一線沙塵天氣減少率為每年0.8天,沙化治理取得明顯成效,雅江防護林已成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組成部分。”山南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裸露沙丘、風沙肆虐,到如今大部分地區水清岸綠、風景宜人,雅江兩岸華麗蛻變的背后,是國家的大量投入,自治區的科學決策部署,以及山南幾十年如一日在全民義務植樹、造林技術探索、科學嚴格管護等方面的辛勤付出。
“2003年,我來自治區林科院苗圃基地的時候,還是荒灘一片,現在已經成林了,特別是很多珍稀樹種在溫室里育苗,為我們西藏鄉土樹種的拯救、繁育、造林作出了卓越貢獻,潛力很大,我感覺很不容易、特別高興。”自治區農科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尼瑪扎西表示。
“樹上山”,讓文化沉淀深厚的拉薩增添了綠綠的底色,帶動了旅游,催生了生態經濟。“‘樹上山’項目的灌溉機井和管道設施在一定年限都可以用,管道會被埋到土層里,5年后可以交給當地政府管理,由管護隊繼續使用,中途會做一些維修。5年后,鄉土樹種也可以自己生長了,管護難度將大大降低。”區林草局生態修復處處長米瑪次仁表示。
同時,我區還著力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目前,我區部分珍稀野生動物種群在保護區內呈現恢復性增長,藏羚羊種群數量上升到20萬只左右,野牦牛數量增加到1萬余頭,黑頸鶴數量增加到8000余只,滇金絲猴數量增加到700多只,過去認為已經滅絕的西藏馬鹿總數已突破1000只。
阿朗鄉位于拉薩市林周縣北部,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當地群眾農牧業兼營,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白唇鹿就是棲息在阿朗鄉的野生動物之一,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干旱時節,白唇鹿可能成群結隊地從山上下來,啃食農民的農作物。
為了既保護白唇鹿、保護生態環境,又使村民的利益不受損失,阿朗鄉黨委、政府這些年花了不少心思。“我們在阿布村飼草種植點的網圍欄外面,種了蘿卜,白唇鹿下山后會吃外面的蘿卜,里面的飼草就被保護了起來。”阿朗鄉黨委書記宋宜青說。
此外,我區生態保護修復全面加強,正大力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拉薩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江河源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使一幅幅水清岸綠景美的濕地“畫”展現在世人面前。
近年來,由于亂墾、房屋亂搭亂建等,林周縣甘曲鎮甘曲村卡多組的濕地生態環境受到一定影響。
“3戶都愿意搬,原本屬于濕地的、群眾開墾的低產農田將被逐步收回,自治區林科院的濕地生態保護整體規劃出來以后,我們將嚴格實施。同時,搬遷群眾、征地群眾也將得到合理的拆遷補償、征地補償,會被安置相應的生態崗位,收入不會降低。”卡多組濕地保護工程項目負責人表示。
如今,行走在遼闊的雪域高原,湖泊澄凈、森林茂密、雪山巍峨、牧場廣闊,美麗西藏的嶄新畫卷正在不斷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