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光葉蕨人工繁育取得成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7-27  來源:新華網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光葉蕨于1963年首次在四川天全縣二郎山團牛坪被發現。目前,數量不足100株,均為野生植株。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過多年探索,近日科研人員依靠其珠芽成功實現光葉蕨人工繁育。

      此前,有機構開展了光葉蕨的孢子繁殖研究,但只進行到配子體階段,未真正成苗。這使得物種總面積不到20平方米、總數量不足100株的光葉蕨隨時面臨滅絕風險。

      據了解,《中國植物志》記述光葉蕨屬“在分類位置上介于蹄蓋蕨屬和冷蕨屬之間,不同的是中部羽片的羽軸頂部下側具有性質尚不明的小突起。”2012年,國家林業部門啟動“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光葉蕨被列入主要物種。四川農業大學陳小紅副教授及其團隊參與調查。

      2015年起,陳小紅副教授及其團隊對光葉蕨開展野外不間斷觀察記錄;2016年開始,進行光葉蕨人工繁育試驗;2018年,團隊初步完成了光葉蕨瀕危機制的研究,認定“性質尚不明的小突起”就是珠芽,其成熟后掉落到土壤,可生長成新的植株。到2020年7月,研究團隊不僅反復證明了關于光葉蕨珠芽繁殖的理論,而且通過對照試驗找到了人工繁育各階段的技術要求,并通過人工培植獲得了植株,初步建立起光葉蕨人工種群。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