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夜開挖應急便道
“被暴雨沖毀的上山通道快搶通了。”7月29日下午3時30分,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通電話之前,蘄春縣國有向橋林場場長湯書斌和同事剛剛結束一輪巡護。
受7月8日特大暴雨影響,林場一條上山通道被沖毀,多處山體塌方和大樹倒伏,水、電、交通一度中斷。林場占地面積2萬多畝,轄區有10多個村莊,常住人口3000多人,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汛情就是命令。蘄春縣林業局迅速部署。7月9日上午,雨剛停,湯書斌和林場20多名職工組成搶險突擊隊,率先搶挖了一條臨時便道,隨后聯系村委會找來挖機,沿路清淤、清障。經連夜奮戰,7月10日下午1時30分許,林場轄區內交通和電路基本恢復,救援車輛暢通無阻。
暴雨后,泥沙隨雨水進入過濾池,污染水質。為保證村民飲水安全,交通恢復后,20多名搶險隊員又馬不停蹄地奔赴各村,和村干部一起對過濾池進行檢查清洗。“只要鄉親們生活不受影響,我們辛苦點,值得!”湯書斌說。
全力搶救受損苗木
“現在場里生產秩序已經恢復,等過兩天,太陽出來后,苗木就能繼續正常生長。”7月28日,在嘉魚縣國有王家月苗圃場,負責人蔡光文言語中帶著欣慰。半個月前,受持續暴雨影響,基地一片汪洋,600多畝苗田被淹,大部分屬楊樹、廣玉蘭、紅花玉蘭等綠化工程苗,用于下半年長江兩岸綠化。清溝排水、培土扶正……7月16日起,全場30多名職工全員上陣,又請來10多名村民幫忙,全力搶救受損苗木。“能搶一畝是一畝,多保一株是一株。”蔡光文說,大家齊心協力,僅用3天時間就把受澇林木全部補種完畢,大大減少了損失。
蘄春縣千畝保障性苗圃基地,不僅全部苗田被淹,苗圃道路、溝渠等苗圃生產設施也受到破壞,恢復生產任務重、難度大。該縣林業局女職工付雄英,離退休只有3個月,主動請纓參與苗圃災后重建。重建苗圃第一天,其母病重,希望她回家探望。付雄英堅持留在基地,和同事共同奮戰。她說:“我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崗,為防災保綠出力!”
嚴防雨后次生災害
暴雨后,氣溫回升,高溫高濕易暴發病蟲害。7月28日上午,武漢經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棚獼猴桃種植基地內,一串串飽滿的果實掛滿枝頭,工人們正向獼猴桃葉面噴灑生物藥劑。果樹下,水退痕跡依然可見。受暴雨影響,基地原本計劃8月15日采收,現只能推遲5天至10天。陰雨天氣,最易誘發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病蟲害防控成為近期基地自救重點。“雖然上市時間晚了,但只要防控措施得力,損失不會太大。”基地負責人舒長春并不泄氣。
蘄春縣林業科技推廣中心主任翁常生介紹,當地推廣良種油茶芽苗砧嫁接和輕基質無紡布容器育苗技術,搶救受損苗木,有效增強了苗木抵抗洪澇災害的能力。同時,加大苗圃滅菌消殺、整枝修剪、病蟲害預測預報等技術措施,大大提高了苗木存活率。
據介紹,目前,省林業局正加緊核災,開展災后林業生產技術指導。各地國有林場、種苗花卉基地、各類自然保護地、生產工地和作業現場抓緊安全隱患排查,杜絕次生災害,以保障森林資源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