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草原自然公園建設促進保護利用協調發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9-03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啟動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行,啟動會公布了內蒙古敕勒川等39處全國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名單,這標志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正式開啟。作為本次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研討會的主持人和特邀發言人,筆者作了題為《保護與利用協調發展的草原自然公園放牧系統單元構建》的報告。
        草原自然公園是指具有較為典型的草原生態系統特征、有較高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示范價值,以保護草原生態和合理科學利用草原資源為主要目的,開展生態保護、生態旅游、科研監測和文化宣傳等活動的特定區域。筆者認為,保障草原自然公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利用、高效管理”的基本方針,需要從保護和利用協調發展來進行探索。
        構建草原自然公園放牧系統單元
        放牧系統單元是指草原放牧過程中形成的草地、家畜、人居三位一體的共生體和穩定格局,具體指一定數量的人群在一定面積的草地上牧養一定數量的家畜,以維持牧業生產、牧民生計(生活)和草地健康的放牧系統。放牧系統單元具有生產、生活和生態等“三生”功能。
        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草原不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導致放牧系統單元的草地、畜群、人居關系逐漸失衡,造成“三生”功能下降,出現了草地退化、牧業衰退、牧民返貧等一系列環境與社會問題:草地條塊化分割降低了放牧系統單元的移動性、靈活性和保護性,造成了部分草地因超載過牧或利用不足而發生退化的現象。草畜分散化經營降低了放牧系統單元的適應性和多樣化,造成草畜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人居個體化生產減弱了放牧系統單元的傳統知識利用和共同支持作用,造成牧戶應對自然災害等風險的能力下降。
        因此,我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體制建設,需要從人居、草地和畜群的整體性和系統性來優化放牧系統單元體系,形成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的放牧系統單元優化模式,解決草原不合理管理和利用帶來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
        小面積草原的定居放牧模式
        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的放牧系統單元構建,需根據自然環境(草原類型、氣候因素、地形地貌等)和社會經濟條件(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條件等),因時、因地分類設計和實施。
        在水熱條件較好、草地面積較小但生產力高的地區的草原自然公園,適于發展家庭牧場或公司化運營的小型牧場定居放牧模式,主要以家庭或小型牧場為單位,以商品專業化生產為目的,通過放牧與舍飼相結合的生產方式,擁有一定的牧業生產規模,能夠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突破草地載畜量的束縛(種植養殖結合),將土地的效益最大化,并且可以將資源配置合理化,使放牧系統單元的組分要素趨于最佳化發展。
        在北方農牧交錯區(以及以草地農業生產為主的地區),定居放牧模式可以促進形成農業的農、經、飼三元結構,改善農業和產品的結構性缺陷。在南方農牧交錯區(以及以草地農業生產為主的地區),該模式可以通過冬閑田建植超短期栽培草地,使傳統的熱帶、亞熱帶水稻生產與牧草和草食家畜生產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復種指數、光能轉化率、產品多樣性和經濟效益。在南方草山草坡區,充分利用這些地區獨特的氣候資源和土地潛力,發展家庭牧場或小型牧場放牧,施行精密的劃區輪牧,如日糧計或小時計的劃區輪牧,實現草牧業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優化,農牧民脫貧致富。
        大面積草原的游牧及劃區輪牧模式
        在草地資源大面積分布但生產力較低的地區(西部荒漠或荒漠草原區)的草原自然公園,適于發展聯戶或合作社為單位的現代游牧模式。這種放牧系統單元主要以牧民聯戶或合作社為單位,以規模化、低投入、粗放式草地畜牧業生產為目的,依據傳統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原則,通過大范圍、長距離的人居和家畜遷徙、游牧,維持人居、草地和家畜的時空平衡關系,實現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在草地資源大面積分布且生產力較高的地區(北方溫帶草原和草甸分布區、青藏高原高原高寒草甸和草原分布區)的草原自然公園,適于發展以合作社或公司化運營的大型牧場為單位的劃區輪牧模式。這種放牧系統單元的優勢在于, 以社區或大型牧場為單位,以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草地畜牧業生產為目的,通過大范圍草地的季節輪牧和小范圍草地的小區輪牧,維持草畜供需之時空平衡,實現草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這種放牧系統單元模式不僅可以保證畜牧業的規模化生產,而且可以保護草地生態環境,實現生態保護和牧業持續生產的雙贏目的。
        在產權模式上,通過牧戶承包草原的使用權轉租或入股,形成規模化的牧業合作社或公司化運營的大型牧場,根據不同季節、不同類型草地的載畜量, 配置相應數量和種類的放牧家畜;在同一類型的草地上根據牧草的生長和再生速率,劃分不同輪牧小區以調控放牧家畜的數量和時間,維系放牧系統單元的三大組分草地、家畜和人居之間的和諧關系,提高放牧系統單元的生態服務功能。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