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江蘇沭陽“美麗”產業年銷售額超200億元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10-09  來源:中新網  
             秋風送爽,花木飄香。備受關注的第八屆沭陽花木節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與游客齊聚江蘇沭陽,共赴一場與“花木”的約會。

      沭陽縣是聞名全國的花木之鄉,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這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是“南花北移之地、北木南遷之所”。沭陽花木栽培歷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約占江蘇全省四分之一、全國二十分之一,產業年銷售額超200億元,從業人員達32萬人。

      三葉園林、俄樂崗彩色苗木、隴集蝴蝶蘭、耿圩多肉、廟頭月季、章集鮮切花、扎下黑松、新河干花基地……在沭陽,200多個規模花木園藝產業基地,形成了規模龐大、結構合理、產品多元的產業體系。

      初秋夜晚,華燈初上。白天喧嚷的道路上一派寂靜,但是在該縣新河鎮周圈村盆景長廊里卻是熱鬧非凡,旋轉臺、補光燈、手機……花農都在使出渾身力氣直播,介紹盆景、講解養護知識、淘寶下單的叮咚聲此起彼伏。

      “歡迎各位老朋友,給大家上一棵柏樹盆景,已經養了2年多了,拆掉鋁絲就可以看到它完美的造型,絕對超值……”晚上9點,老板胡道龍剛直播短短幾分鐘,就有近4千元的訂單到手。“我們通常是晚上9點開播,凌晨2點半到3點才下播,夜里訂單遠多于白天,是名副其實的‘夜經濟’。”胡道龍介紹,現在白天多用于設計造型,養護盆景,以備晚上直播銷售。

      “手機是新農具、直播是新農活、網紅是新農人。”在沭陽,網絡直播帶貨已成為新時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辦網店開直播,成為鄉村產業創新擴散的節點,把更多農民拉進“互聯網+”新經濟的洪流。

      火一樣的“夜經濟”不僅讓沭陽的花木產業發展更加紅火,給鄉鎮的服務業也帶來新機遇。入夜,在沭陽花木主產區的新河、顏集、扎下等鎮,街上燈火通明,火鍋店、燒烤、土菜館、水果店等一應俱全。同樣忙碌的還有附近的快餐店,剛走一撥人,又來一群食客,繁忙熱鬧的場景讓人忘了是置身蘇北的小鄉鎮。

      依靠農村電商,創業能手、新型農民不斷涌現,“互聯網+”帶來的新技術新思想新觀念,推動沭陽農村“年輕人指數”不斷提升,更加生態宜居,“花鄉沭陽”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沭陽花木”連續兩年位居國家級“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首位。沭陽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介紹,目前,全縣擁有各類活躍網商4.5萬余家,15個“中國淘寶鎮”,84個“中國淘寶村”,是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最大農產品淘寶村集群;花卉直播銷售額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平均每秒10.87件快遞從沭陽發往世界各地。“沭陽將堅持以花木產業為依托,以保持農村原有肌理和風貌為前提,以廣大農民電商創業為動力,探索形成‘互聯網+三農’沭陽電商模式,努力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