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發現的植物新物種命名為Burmannia decurrens,其為完全真菌異養型,白色植株體小,葉片退化為鱗片狀,花部有明顯的翅,種子黃色,灰塵狀約0.03厘米,常生長在潮濕幽暗的竹林下。新物種形似同屬種類Burmannia nepalensis,明顯不同于B. nepalensis的形態特征:花部翅由花被片底部延伸到花梗中部或底部,而B. nepalensis的只延伸到子房底部;種子兩端延伸收縮部位明顯短于B. nepalensis,后者種子長約0.06厘米根據其花部翅延伸到花梗中部或底端,該團隊把它命名為Burmannia decurrens。
據悉,云開山地處北回歸線南緣,在自然地理區劃上位于南亞熱帶,在生物多樣性上是兩種不同的生態區系的交融。保護區生物種類豐富,珍稀瀕危物種數量繁多,是我國南亞熱帶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地豐富的保護區之一?,F已記錄到維管束植物2131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伯樂樹科伯樂樹,柏科福建柏、樟科樟樹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15種;在動物種類方面,記錄昆蟲種類超過1500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337種,包括穿山甲、鱷蜥、巨蜥、蟒蛇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大壁虎、山瑞鱉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多年來,云開山保護區一直重視科研調查工作,依托省內大學院校和科研單位科研力量,先后與華南植物園、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單位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積極開展本底資源和專項資源調查相關工作,近來來取得了顯著的科研調查成果。目前已經在云開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大田頂杜鵑、廣東兜蘭、信宜耳草、山鬼水玉簪共4個植物新種,發現北插天天麻、中華桫欏和白桫欏等多個新紀錄種。此外,中山大學標本館科王英永團隊與保護區合作對云開山保護區進行了為期4年的兩棲爬行動物的深入調查,共發現和發表云開掌突蟾、云開湍蛙、逸仙湍蛙、廣東纖樹蛙、云開草蜥、云開脊蛇6個動物新種,其中4種是云開山脈的特有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