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國家公園新政速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11-06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宣傳解讀好我國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這項重要新政,《中國綠色時報》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推出這組國家公園新政速覽,以便公眾快速閱讀了解國家公園的由來、概念、理念、目標、意義及為何建、怎么建、如何管等重大政策、理論與實踐問題和基本知識。

      1.習近平在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中所作的重要指示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的賀信中指出,中國實行國家公園體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安全屏障,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資產。這是中國推進自然生態保護、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項重要舉措。

      2.中央關于國家公園的兩份重要文件是哪兩份?

      一份是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一份是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

      3.什么是自然保護地?

      自然保護地是由政府依法劃定或確認,對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及其所承載的自然資源、生態功能和文化價值實施長期保護的陸域或海域。自然保護地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征,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4.我國自然保護地分為哪三類?

      按照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依據管理目標與效能并借鑒國際經驗,我國將自然保護地按生態價值和保護強度高低依次分為3類,即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

      5.什么是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家批準設立并主導管理,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或海洋區域。國家公園邊界清晰,保護范圍大,生態過程完整,具有全球價值、國家象征,國民認同度高。

      6.什么是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是指保護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的區域。具有較大面積,確保主要保護對象安全,維持和恢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及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

      7.什么是自然公園?

      自然公園是指保護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和自然景觀,具有生態、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可持續利用的區域,確保森林、海洋、濕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貴自然資源,以及所承載的景觀、地質地貌和文化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各類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濕地公園、草原公園、沙漠公園等都是自然公園。

      8.國家公園在自然保護地體系中承擔什么角色?

      國家公園在自然保護地體系中居于主體地位,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關鍵區域中占首要地位,在保護最珍貴、最重要生物多樣性集中分布區中占主導地位。

      9.國家公園有哪“四最”?

      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生態系統中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

      10.為什么要提出“國家公園”這個概念?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提出國家公園這一概念,是為了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行機制,強化監督管理,完善政策支撐,加快建立分類科學、布局合理、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確保重要自然生態系統、自然遺跡、自然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得到系統性保護,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生態支撐。

      11.國家公園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國家公園的首要功能是保護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時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

      12.國家公園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一是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二是堅持國家代表性。三是堅持全民公益性。

      13.建立國家公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建立國家公園的根本目的是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讓當代人享受到大自然的饋贈和天藍地綠水凈、鳥語花香的美好家園,給子孫后代留下珍貴的自然遺產。

      14.國家公園的國家代表性是指什么?

      國家公園以國家利益為主導,堅持國家所有,具有國家象征,代表國家形象,彰顯中華文明。

      15.國家公園怎樣體現全民公益性?

      國家公園要堅持全民公益性,實現全民共享,著眼于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開展自然環境教育,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為國民福利的游憩機會。同時,鼓勵公眾參與,調動全民積極性,激發自然保護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16.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建成統一規范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有效解決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問題,有效保護國家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模式,促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7.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具體目標是什么?

      到2020年,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基本完成,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分級統一的管理體制基本建立,國家公園總體布局初步形成。到2030年,國家公園體制更加健全,分級統一的管理體制更加完善,保護管理效能明顯提高。

      18.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建成中國特色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各類自然保護地科學設置,建立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新體制新機制新模式,建設健康穩定高效的自然生態系統,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筑牢基石,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生態根基。

      19.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三階段目標是什么?

      到2020年,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設立一批國家公園,構建統一的自然保護地分類分級管理體制。

      到2025年,健全國家公園體制,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歸并優化,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到2035年,顯著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全面建成中國特色自然保護地體系。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18%以上。

      20.如何優化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

      改革分頭設置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化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的體制,對我國現行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效能進行評估,逐步改革按照資源類型分類設置自然保護地體系,研究科學的分類標準,理清各類自然保護地關系,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國家公園建立后,在相同區域一律不再保留或設立其他自然保護地類型。

      21.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在哪?

      國家公園在世界上已有130多年歷史,全球200多個國家或地區都建立了國家公園,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是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

      22.外國國家公園提供了哪些借鑒?

      我國在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過程中,既堅持中國特色,也注重對接國際,借鑒國際社會關于國家公園的基本共識與經驗,如:國家公園是自然保護地最重要的類型之一;建立國家公園是為了實現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護,保護大尺度生態過程以及區域內的物種和生態系統特征;國家公園在生態保護的同時,提供精神享受、科研、教育、娛樂、游憩機會,推動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等公共服務;由國家直接行使事權,建立統一管理機構等。

      23.我國國家公園有什么特色?

      我國國家公園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立足于人多地少、歷史悠久、開發強度大的基本國情,突出特色有三點:

      一是將國家公園體制作為國家戰略,把保護放在第一位,下大力氣對那些還基本保持自然狀態的區域實行更加嚴格的保護,首批十個試點公園面積超過了國土面積的2%,力度之大受到世界矚目。

      二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順應自然、道法自然,形成了許多的天人合一生產生活模式,成為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我國國家公園對這些自然區域承載的人文要素特別進行了保護傳承。

      三是生態好的地區也是經濟相對落后區,國家公園建設需要肩負生態保護、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等重任,特別是要考慮擬建區域原住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和生態經濟發展,使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高度統一。

      24.我國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有哪10處?

      目前,全國共有10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分別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神農架國家公園、武夷山國家公園、錢江源國家公園、南山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涉及青海、吉林、黑龍江、四川、陜西、甘肅、湖北、福建、浙江、湖南、云南、海南等12個省份,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里。

      25.為什么選擇這10處作為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根據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在選擇具體試點區域時,主要考慮以下要求:

      一是有代表性,滿足保護對象保護需求,在區域、生態系統、土地產權關系等方面各具特色。

      二是有典型性,通過試點取得的經驗具有示范作用,可復制、可推廣;保護地交叉重疊、多頭管理、自然生態系統被人為切割、碎片化比較嚴重,保護問題比較突出的區域,作為重點選擇對象。

      三是有可操作性,地方政府有積極性和一定的工作基礎;區域相對集中、邊界清晰,土地類型適宜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國有土地、林地面積應達到一定比例。

      26.國家公園在試“體制”上做了哪些工作?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關鍵在于試“體制”,將創新體制和完善機制放在優先位置。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明確組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加掛國家公園管理局牌子,統一管理國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標志著自然保護地領域多頭管理的問題得到解決。東北虎豹、祁連山、大熊貓等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成立了國家公園管理局,實現了跨省區的統一管理,同時與有關省分別成立了協調工作領導小組,共同推進試點工作。青海省、海南省均成立了省級直屬的國家公園管理局,統一行使其國家公園范圍內的管理事權,明確了主體責任。其他各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也分別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

      27.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一是以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為基礎,建立統一事權、分級管理體系。

      二是以系統保護理論為指導,強化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管理。

      三是以社區協調發展制度為依托,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四是以國家公園立法為基礎,保障國家公園體制改革順利推進。

      28.國家公園建立統一事權是指什么?

      國家公園將建立統一事權、分級管理體制,其中統一事權是指國家公園設立后,整合組建統一的管理機構,履行國家公園范圍內的生態保護、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特許經營管理、社會參與管理、宣傳推介等職責,負責協調與當地政府及周邊社區關系,改變以前那種“山一塊、水一塊、林一塊、草一塊”的碎片化管理,實現國家公園范圍內山水林田湖草各類自然資源的統一登記確權管理。

      29.國家公園分級行使所有權是指什么?

      國家公園內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由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分級行使。其中,部分國家公園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其他的委托省級政府代理行使。條件成熟時,逐步過渡到國家公園內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

      30.建設國家公園的“錢”從哪兒來?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明確指出:建立財政投入為主的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中央政府直接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的國家公園,支出由中央政府出資保障;委托省級政府代理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的國家公園,支出由中央和省級政府根據事權劃分分別出資保障。

      在確保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公益屬性的前提下,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模式,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特許經營項目,鼓勵開展國家公園周邊入口社區和特色小鎮建設,以及其他符合國家公園保護發展目標的科研、教育、游憩、社區綠色產業發展項目建設。

      31.國家公園內“山水林田湖草”應該怎樣管理?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中明確:按照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國家公園可作為獨立自然資源登記單元,依法對區域內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邊界,劃清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實現歸屬清晰、權責明確。

      32.國家公園如何健全嚴格保護管理制度?

      加強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原真性、完整性保護,做好自然資源本底情況調查和生態系統監測,統籌制定各類資源的保護管理目標,著力維持生態服務功能,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生態系統修復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生物措施和其他措施相結合。嚴格規劃建設管控,除不損害生態系統的原住民生產生活設施改造和自然觀光、科研、教育、旅游外,禁止其他開發建設活動。國家公園區域內不符合保護和規劃要求的各類設施、工礦企業等逐步搬離,建立已設礦業權逐步退出機制。

      33.國家公園怎樣實施差別化保護管理方式?

      按照自然資源特征和管理目標,合理劃分功能分區,實行差別化保護管理。重點保護區域內居民要逐步實施生態移民搬遷,集體土地在充分征求其所有權人、承包權人意見基礎上,優先通過租賃、置換等方式規范流轉,由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其他區域內居民根據實際情況,實施生態移民搬遷或實行相對集中居住,集體土地可通過合作協議等方式實現統一有效管理。探索協議保護等多元化保護模式。

      34.國家公園如何完善責任追究制度?

      強化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主體責任,明確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相應責任。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開發礦產資源或其他項目、偷排偷放污染物、偷捕盜獵野生動物等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嚴格落實考核問責制度,建立國家公園管理機構自然生態系統保護成效考核評估制度,全面實行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對違背國家公園保護管理要求、造成生態系統和資源環境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終生追責。

      35.自然保護地人為活動怎樣管控?

      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實行分區管控,原則上核心保護區內禁止人為活動,一般控制區內限制人為活動。自然公園原則上按一般控制區管理,限制人為活動。

      36.國家公園內的原住居民需要搬離嗎?

      國家公園按照自然資源特征和管理目標,合理劃分功能分區,實行差別化保護管理。原則上核心保護區內禁止人為活動,一般控制區內限制人為活動。結合精準扶貧、生態扶貧,核心保護區內原住居民應實施有序搬遷,對暫時不能搬遷的,可以設立過渡期,允許開展必要的、基本的生產活動,但不能再擴大發展。

      37.如何處理國家公園保護與社區發展的關系?

      一是建立社區共管機制。根據國家公園功能定位,明確國家公園區域內居民的生產生活邊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要符合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和管理要求。周邊社區建設要與國家公園整體保護目標相協調,鼓勵通過簽訂合作保護協議等方式,共同保護國家公園周邊自然資源。引導當地政府在國家公園周邊合理規劃建設入口社區和特色小鎮。

      二是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在國家公園設立、建設、運行、管理、監督等各環節,以及生態保護、自然教育、科學研究等各領域,引導當地居民、專家學者、企業、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鼓勵當地居民或其舉辦的企業參與國家公園內特許經營項目。建立健全志愿服務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依托高等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等建立一批國家公園人才教育培訓基地。

      38.國家公園如何體現共有共建共享?

      國家公園的全民公益性,主要體現在共有共建共享。

      一是提高共有比例。國家公園應屬全體國民所有,必須按照法定條件和程序逐步減少國家公園范圍內集體土地,提高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比例。

      二是增強共建能力。國家公園應積極引導各類社會機構特別是當地社區居民參與國家公園體制建設,通過政策宣講、產業引導、專題培訓等方式,提高社會公眾參與共建的能力。

      三是提升共享水平。國家公園應著力突出公益屬性,在有效保護前提下,不斷提高生態服務和科普教育游憩服務的水平,為國民提供更多機會親近自然、了解自然、領略祖國大好河山和深厚歷史文化底蘊。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