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動態 » 正文

      三角梅調控技術提升苗木品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11-27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三角梅是外來物種,在我國僅有100多年栽培歷史。目前,我國三角梅產業規模達30億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梅產業大國。

      近年來,三角梅產業發展勢如破竹,但仍存在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江西省花卉協會會長姚技介紹,南昌市花博會期間,布置在街頭的三角梅,過冬時因為不耐寒而幾乎全軍覆沒、損失慘重。陜西省花卉協會會長郭志誠則用“狀態萎靡、慘不忍睹”來形容三角梅因長途運輸而導致落花落葉嚴重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結合產業發展需要,積極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已建立三角梅扦插促根、促芽、矮化控型、花期調控、防寒抗逆等三角梅調控技術體系。

      “小棒棒糖”三角梅品種使用生長延緩劑后,葉片肥厚,葉色深綠,木質化提高,抗寒能力增強。

      云南紅河彤瑞園林花卉有限公司9月扦插3萬多株三角梅,從10月中旬就開始移植裝袋,周期比傳統方法縮短20多天,部分袋苗已陸續開花。公司董事長尚云秀表示,這批扦插苗不僅7天就生根,而且生根率高達90%以上,因為根系生長非常好,所以裝袋后的成活率達100%。

      四川國光公司相關負責人郭翠娥介紹,植物每一個器官都能接受調節劑的調控。傳統的調控主要是以土、肥、水等為主的物理調控及以修剪為主的機械調控,而化學調控是從內部直接主動改變植物生長發育的過程,提升花卉品質,提高花卉養護質量,降低養護成本。

      “當前,三角梅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品質是取勝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植物調節劑對提高花木品質、觀賞性商品價值作用顯著,意義重大。”郭翠娥說。

      目前,公司研發的產品和技術已覆蓋包括三角梅在內的花卉生產前端、中端和后端的整個產業鏈,為花卉苗木的產品開發和種植應用提供技術支撐。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