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林業局主辦的首屆廣西“兩山”發展論壇在南寧舉行。近年來,我區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強化生態保護,加快林業產業發展,呈現出森林資源不斷增長、生態環境穩步向好,林區百姓富足的良好局面。
本次論壇上,就如何加快廣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助推我區林業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來自區內外的頂級專家、學者做了經驗交流并提出了寶貴建議。
產業融合: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廣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有著“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此次論壇,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區林業發展的總成效。
“十三五”以來,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打生態牌、走綠色路,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持續推動林產工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林業總產值穩步提升,廣西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具備了較為厚實的林業底蘊。
據統計,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2.45%,居全國第3位;人工林面積、木材產量、國家儲備林建設以及珠防林建設等多項關鍵指標居全國第1位。廣西木材產量達到3500萬立方米,以約占全國5%的林地,生產出超過全國40%的木材,是全國最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
林業產業正在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邁進。“十三五”以來,我區深化產業融合,大力發展以八角、松脂、香樟、肉桂、澳洲堅果、核桃以及油茶為代表的特色產業,持續做強做大以松脂、木耳、中草藥等為主的多業態綜合利用、融合發展的林下經濟有機產業,積極打造以森林全域旅游發展新業態為主的健康產業,林業產業展現出了良好的韌勁和活力。今年,全區林業總產值將超過7500億元。
以綠色為底,筑牢生態屏障。我區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林業“金山銀山”工程以來,國土綠化增容擴面,連續12年每年植樹造林面積300萬畝、義務植樹8000萬株以上。目前,全區林地面積2.3億畝,約占國土面積的67%;森林面積達到2.23億畝,同比2014年凈增300多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1.83%。
我區在全國率先構建空、天、地、網一體化森林資源監管體系,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全天候監測監管。通過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區優良天數比例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7位、全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全區有9個城市進入前30名,5個城市進入前10名。
綠色引領:加快提升生態產品價值
林業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和優質林產品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高級化需求。
此次論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會強教授就廣西在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所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他提出,下一步,廣西應順應新形勢、新要求,深入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拓展生態優勢和生態承載,繼續全面營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廣西,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廣西綠色發展的發力點。
程會強認為,廣西要達到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目標,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要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培育優質森林資源,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城鎮鄉村、山上山下渾然一體的綠色生態安全體系。
二是深入研究社會對林業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統籌推進需求端結構性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關停并轉、節能降耗的“減法”,探索生態經濟、新興產業的“乘法”。
三是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培育森林文化市場主體,扶持重大森林文化產業項目,增強森林文化產品生產能力,繁榮森林生態文化。
夯實家底:著力構建現代林業強區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讓林業產業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圍繞“兩山”發展中的生態文明建設、鄉村發展等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在論壇上提出了幾點建議。
尹偉倫院士認為,廣西林業資源蘊含巨大潛力。通過不斷擴大產業優勢,優化人造板供給結構,大力推動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和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八角、松脂等林化產品精深加工,繼續加快發展森林康養大健康產業,可以讓“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同時,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林業“沃土工程”,加快人工林優良樹種的選育,提高森林經營質量,可以讓“綠水青山”更美。
加快建設現代林業強區,助力建設美麗廣西、發展生態經濟,希望在山,潛力在林。
“只有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地夯實生態家底,才能不斷地滿足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前提條件,不斷地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良性循環。”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介紹,近年來,我區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休閑產業,推動林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3年,全區林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積極打造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西林業樣板。
本次論壇上,就如何加快廣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助推我區林業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問題,來自區內外的頂級專家、學者做了經驗交流并提出了寶貴建議。
產業融合: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廣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有著“山清水秀生態美”的金字招牌。此次論壇,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區林業發展的總成效。
“十三五”以來,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不移打生態牌、走綠色路,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持續推動林產工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林業總產值穩步提升,廣西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具備了較為厚實的林業底蘊。
據統計,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2.45%,居全國第3位;人工林面積、木材產量、國家儲備林建設以及珠防林建設等多項關鍵指標居全國第1位。廣西木材產量達到3500萬立方米,以約占全國5%的林地,生產出超過全國40%的木材,是全國最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
林業產業正在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邁進。“十三五”以來,我區深化產業融合,大力發展以八角、松脂、香樟、肉桂、澳洲堅果、核桃以及油茶為代表的特色產業,持續做強做大以松脂、木耳、中草藥等為主的多業態綜合利用、融合發展的林下經濟有機產業,積極打造以森林全域旅游發展新業態為主的健康產業,林業產業展現出了良好的韌勁和活力。今年,全區林業總產值將超過7500億元。
以綠色為底,筑牢生態屏障。我區實施“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林業“金山銀山”工程以來,國土綠化增容擴面,連續12年每年植樹造林面積300萬畝、義務植樹8000萬株以上。目前,全區林地面積2.3億畝,約占國土面積的67%;森林面積達到2.23億畝,同比2014年凈增300多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1.83%。
我區在全國率先構建空、天、地、網一體化森林資源監管體系,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全天候監測監管。通過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區優良天數比例連續兩年排名全國第7位、全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中,全區有9個城市進入前30名,5個城市進入前10名。
綠色引領:加快提升生態產品價值
林業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和優質林產品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高級化需求。
此次論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會強教授就廣西在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所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
他提出,下一步,廣西應順應新形勢、新要求,深入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拓展生態優勢和生態承載,繼續全面營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廣西,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廣西綠色發展的發力點。
程會強認為,廣西要達到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目標,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要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培育優質森林資源,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城鎮鄉村、山上山下渾然一體的綠色生態安全體系。
二是深入研究社會對林業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統籌推進需求端結構性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關停并轉、節能降耗的“減法”,探索生態經濟、新興產業的“乘法”。
三是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培育森林文化市場主體,扶持重大森林文化產業項目,增強森林文化產品生產能力,繁榮森林生態文化。
夯實家底:著力構建現代林業強區
“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讓林業產業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必須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圍繞“兩山”發展中的生態文明建設、鄉村發展等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在論壇上提出了幾點建議。
尹偉倫院士認為,廣西林業資源蘊含巨大潛力。通過不斷擴大產業優勢,優化人造板供給結構,大力推動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和產業集群,做大做強八角、松脂等林化產品精深加工,繼續加快發展森林康養大健康產業,可以讓“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同時,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林業“沃土工程”,加快人工林優良樹種的選育,提高森林經營質量,可以讓“綠水青山”更美。
加快建設現代林業強區,助力建設美麗廣西、發展生態經濟,希望在山,潛力在林。
“只有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地夯實生態家底,才能不斷地滿足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前提條件,不斷地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良性循環。”自治區林業局局長黃顯陽介紹,近年來,我區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休閑產業,推動林業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3年,全區林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積極打造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廣西林業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