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公園也發展到今天的1206個,形成了“綜合公園、郊野公園、帶狀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的多級公園體系,隨處可見花繁四季彩繪鵬城的景象,公園里城市實至名歸。
入冬以來,在深圳灣公園水域,珍稀候鳥黑臉琵鷺又飛回來了,還有黑嘴鷗、白肩雕、紅嘴藍鵲、綠翅鴨、反嘴鷸等其他數萬只候鳥在這里嬉戲。深圳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來深圳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每天都上演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劇情,而這僅僅是深圳公園驚艷絕美的一角。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的奮力前行、踏浪追夢,深圳已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公園也發展到今天的1206個,形成了“綜合公園、郊野公園、帶狀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的多級公園體系,隨處可見花繁四季彩繪鵬城的景象,公園里城市實至名歸。深圳市在做好公園硬件建設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公園文化建設,設計和設施便民親民,大大提高了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今,深圳公園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核心競爭力之一,成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環境因素。
1206個公園四季開花季季不同
春天,人才公園的粉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隨風搖曳,讓人仿若置身浪漫的田野;夏天,華僑城生態廣場的鳳凰樹紅了一城,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和動感的都市景觀;秋冬時節,蓮花山公園的簕杜鵑、美麗異木棉,深圳灣流花山花海開得燦若云霞……深圳,一座建在公園里的城市。連續多年來,深圳在土地資源高度緊缺的情況下,把公園建設列入市政府年度重點民生實事,公園數量和品質大幅提升,到如今已是1206個深圳公園。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觀花喬木遍布公園、道路、山林,使得深圳四季有花開,季季花不同。深南、北環、濱海等城市主干道兩側植被,用喬草+自然多彩花境營造出疏朗通透景觀格局,其中深南大道中間帶以一系列優雅、簡潔大方的造型花境、花壇,營造了令人震撼的“錦繡深圳”“鳳凰飛羽”花景,在重要節點、道路交匯處營造姿態多樣的自然花境,既提升了城市街景,又提高了城市生物多樣性水平,讓市民感受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之美。
在這些公園中,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蓮花山公園、仙湖植物園被評為國家重點公園,梧桐山風景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級地質公園,華僑城濕地公園是國家級濕地公園,還有深圳灣公園西延段、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廊道、香蜜公園、前海紫荊園、寶安濱海文化公園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綜合公園陸續建成開放,成為市民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點”。
深圳的公園不僅數量多,而且顏值高。在設計和建設方面,深圳對標國際一流品質,引進國內外一流團隊參與公園設計與建設,打破公園邊界設定,將公園與城市街區相融合,從“城市的公園”轉變為“公園的城市”。蓮花山公園、荔枝公園、中心公園等原有公園,早已拆除了原來老舊的圍欄和綠籬,梳理了生長過密的植物,營造了層次分明、舒朗通透、律動起伏的疏林草地景觀,讓公園與城市公共空間自然地融為一體,拉近了市民與公園的距離。
此外,深圳還啟動了社區共建花園計劃,引導公眾參與花城建設,調動專業力量、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積極因素,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方式進行園藝活動和社區環境提升,將城市邊角綠地變身為居民共同打造的美麗綠色公共空間。2020年,全市已經建設120個社區共建花園,讓鮮花盛開在深圳的每個角落,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親近自然,享受美麗。
入冬以來,在深圳灣公園水域,珍稀候鳥黑臉琵鷺又飛回來了,還有黑嘴鷗、白肩雕、紅嘴藍鵲、綠翅鴨、反嘴鷸等其他數萬只候鳥在這里嬉戲。深圳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來深圳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每天都上演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劇情,而這僅僅是深圳公園驚艷絕美的一角。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的奮力前行、踏浪追夢,深圳已成長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深圳的公園也發展到今天的1206個,形成了“綜合公園、郊野公園、帶狀公園、專類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的多級公園體系,隨處可見花繁四季彩繪鵬城的景象,公園里城市實至名歸。深圳市在做好公園硬件建設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公園文化建設,設計和設施便民親民,大大提高了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今,深圳公園已經成為這座城市核心競爭力之一,成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環境因素。
1206個公園四季開花季季不同
春天,人才公園的粉花風鈴木、黃花風鈴木隨風搖曳,讓人仿若置身浪漫的田野;夏天,華僑城生態廣場的鳳凰樹紅了一城,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和動感的都市景觀;秋冬時節,蓮花山公園的簕杜鵑、美麗異木棉,深圳灣流花山花海開得燦若云霞……深圳,一座建在公園里的城市。連續多年來,深圳在土地資源高度緊缺的情況下,把公園建設列入市政府年度重點民生實事,公園數量和品質大幅提升,到如今已是1206個深圳公園。
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觀花喬木遍布公園、道路、山林,使得深圳四季有花開,季季花不同。深南、北環、濱海等城市主干道兩側植被,用喬草+自然多彩花境營造出疏朗通透景觀格局,其中深南大道中間帶以一系列優雅、簡潔大方的造型花境、花壇,營造了令人震撼的“錦繡深圳”“鳳凰飛羽”花景,在重要節點、道路交匯處營造姿態多樣的自然花境,既提升了城市街景,又提高了城市生物多樣性水平,讓市民感受城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之美。
在這些公園中,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蓮花山公園、仙湖植物園被評為國家重點公園,梧桐山風景區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是國家級地質公園,華僑城濕地公園是國家級濕地公園,還有深圳灣公園西延段、人才公園、大沙河生態廊道、香蜜公園、前海紫荊園、寶安濱海文化公園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綜合公園陸續建成開放,成為市民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點”。
深圳的公園不僅數量多,而且顏值高。在設計和建設方面,深圳對標國際一流品質,引進國內外一流團隊參與公園設計與建設,打破公園邊界設定,將公園與城市街區相融合,從“城市的公園”轉變為“公園的城市”。蓮花山公園、荔枝公園、中心公園等原有公園,早已拆除了原來老舊的圍欄和綠籬,梳理了生長過密的植物,營造了層次分明、舒朗通透、律動起伏的疏林草地景觀,讓公園與城市公共空間自然地融為一體,拉近了市民與公園的距離。
此外,深圳還啟動了社區共建花園計劃,引導公眾參與花城建設,調動專業力量、社會組織、社區居民等積極因素,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方式進行園藝活動和社區環境提升,將城市邊角綠地變身為居民共同打造的美麗綠色公共空間。2020年,全市已經建設120個社區共建花園,讓鮮花盛開在深圳的每個角落,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親近自然,享受美麗。